首页--哲学、宗教论文--美学论文--美学理论论文--美学哲学基础论文

东西方审美态度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分析第12-14页
    1.3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二章 西方代表性审美理论及其特征第15-20页
    2.1 西方代表性审美理论第15-18页
        2.1.1 康德的审美无利害思想第15-16页
        2.1.2 叔本华的审美关照说第16页
        2.1.3 立普斯的“移情说”第16-17页
        2.1.4 布洛的“心理距离说”第17-18页
    2.2 西方代表性审美理论的特征第18-20页
        2.2.1 认识论转向到心理学的运用第18-19页
        2.2.2 西方审美理论的共同特征第19-20页
第三章 东方典型的审美范畴及其特征第20-29页
    3.1 东方典型的审美范畴第20-25页
        3.1.1 飘逸第20-21页
        3.1.2 空灵第21-22页
        3.1.3 沉郁第22-23页
        3.1.4 物哀第23-24页
        3.1.5 幽玄第24-25页
        3.1.6 风流第25页
    3.2 东方典型审美范畴的特征第25-29页
        3.2.1 共同性: 范畴中的审美态度第26-27页
        3.2.2 独特性: 不同文化中的审美态度第27-29页
第四章 东西方审美态度的差异性及其融合可能性第29-35页
    4.1 差异性第29-33页
        4.1.1 方法论之差异第29-30页
        4.1.2 哲学观之差异第30-31页
        4.1.3 审美内涵之差异第31-33页
    4.2 融合可能性第33-35页
        4.2.1 方法上相互借鉴第33-34页
        4.2.2 哲学观上相互借鉴第34-35页
第五章 构建世界美学体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35-37页
    5.1 构建世界美学体系的必要性第35-36页
    5.2 构建世界美学体系的迫切性第36-37页
第六章 结论第37-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44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综合材料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
下一篇:弗·施莱格尔对马克思思想形成过程的影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