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公路论文--汽车论文

铈锆固溶体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7页
    1.1 课题背景第10-12页
        1.1.1 尾气的有害成分及危害第10页
        1.1.2 尾气排放治理法规第10-12页
    1.2 汽车尾气净化技术与催化剂第12-14页
        1.2.1 汽车尾气治理技术第12-13页
        1.2.2 汽车尾气处理用催化剂概述第13-14页
            1.2.2.1 汽车尾气处理用催化剂研究历程第13页
            1.2.2.2 尾气处理用三效催化剂(TWC)简介第13-14页
    1.3 稀土(铈)氧化物在尾气净化领域上的应用第14-19页
        1.3.1 氧化铈材料与发动机空燃比(A/F)第14-16页
        1.3.2 氧化铈的结构与应用第16-17页
        1.3.3 铈锆固溶体的研究历程第17-19页
    1.4 铈锆固溶体的作用机理和性能要求第19-23页
        1.4.1 铈锆固溶体的作用机理第19-20页
        1.4.2 铈锆固溶体的性能要求第20-23页
            1.4.2.1 比表面积及高温稳定性第20-21页
            1.4.2.2 孔隙要求第21-22页
            1.4.2.3 低温还原和储氧能力第22-23页
    1.5 铈锆固溶体储氧材料的制备工艺第23-26页
        1.5.1 液相化学共沉淀法第24页
        1.5.2 水热法第24页
        1.5.3 溶胶凝胶法第24-25页
        1.5.4 表面活性剂模板法第25页
        1.5.5 微乳法第25-26页
    1.6 课题研究内容、创新思路及实验方案第26-27页
        1.6.1 课题研究内容第26页
        1.6.2 创新思路第26-27页
第2章 液相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铈锆固溶体第27-40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实验部分第27-28页
        2.2.1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27-28页
        2.2.2 合成工艺流程第28页
        2.2.3 铈锆固溶体样品的表征第2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8-39页
        2.3.1 铈锆比例对铈锆固溶体比表面积和晶体结构的影响第28-30页
        2.3.2 反应时间、温度对铈锆固溶体粒径的影响第30-31页
        2.3.3 沉淀方式对铈锆固溶体团聚情况和比表面积影响第31-32页
        2.3.4 pH值对铈锆固溶体比表面积的影响第32页
        2.3.5 水热处理对铈锆固溶体比表面积的影响第32-34页
        2.3.6 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铈锆固溶体性能的影响第34-37页
            2.3.6.1 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固溶体比表面积的影响第34-35页
            2.3.6.2 焙烧温度对铈锆固溶体晶相和氧化还原性能的影响第35-37页
        2.3.7 焙烧升温速率对铈锆固溶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第37页
        2.3.8 铈锆固溶体的组成第37-38页
        2.3.9 洗涤方式对铈锆固溶体比表面积、颗粒形貌和大小的影响第38-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3章 改进的多步共沉淀法制备铈锆固溶体第40-49页
    3.1 引言第40-41页
    3.2 实验部分第41-42页
        3.2.1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41页
        3.2.2 改进共沉淀法工艺流程第41-4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2-48页
        3.3.1 铈盐分步沉淀比例对固溶体比表面积的影响第42页
        3.3.2 改进共沉淀法对铈锆固溶体比表面积和粒径的影响第42-43页
        3.3.3 N_2吸脱附曲线和孔结构分析第43-44页
        3.3.4 改进沉淀法对铈锆固溶体晶相的影响第44-45页
        3.3.5 改性共沉淀法制得固溶体的形貌结构第45-46页
        3.3.6 改进共沉淀制得固溶体的储氧性能第46-47页
        3.3.7 H_2O_2与Ce~(3+)摩尔比对铈锆固溶体老化比表面积的影响第47-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铈锆固溶体的改性研究第49-64页
    4.1 实验部分第49页
        4.1.1 原料及仪器第49页
    4.2 反应体系中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铈锆固溶体第49-53页
        4.2.1 改性工艺第50-51页
        4.2.2 结果与分析第51-53页
            4.2.2.1 CTAB用量对铈锆固溶体老化比表面积的影响第51页
            4.2.2.2 CTAB的加入对铈锆固溶体孔隙结构的影响第51-52页
            4.2.2.3 CTAB的加入对固溶体形貌结构的影响第52-53页
    4.3 聚乙二醇包覆固溶体前驱物改性第53-60页
        4.3.1 改性工艺第53-54页
        4.3.2 结果与讨论第54-60页
            4.3.2.1 聚乙二醇添加量对固溶体比表面积以及孔容孔径的影响第54-55页
            4.3.2.2 聚乙二醇对固溶体比表面积和孔径的影响第55-56页
            4.3.2.3 固溶体的形貌结构第56-57页
            4.3.2.4 表面活性剂对固溶体还原性能、储氧量的影响第57页
            4.3.2.5 表面活性剂包覆前驱物的TG和DTA曲线第57-58页
            4.3.2.6 球磨分散表面活性剂包覆前驱物第58-60页
    4.4 镧、钇掺杂改性铈锆固溶体第60-63页
        4.4.1 掺杂工艺第60页
        4.4.2 结果与讨论第60-63页
            4.4.2.1 镧、钇掺杂对固溶体比表面积和储氧量的影响第60-61页
            4.4.2.2 掺杂对固溶体孔隙结构的影响第61-62页
            4.4.2.3 掺杂对固溶体晶相的影响第62-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5.1 全文总结第64-65页
    5.2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聚丙烯混杂纤维高强混凝土动态劈拉力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新型高选择性催化剂的醇类胺化反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