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适用于实时盘存的有源RFID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RFID标准发展情况第12-13页
        1.2.2 防碰撞算法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防碰撞算法理论基础第15-21页
        1.3.1 性能衡量指标第15-16页
        1.3.2 树形防碰撞算法第16页
        1.3.3 ALOHA算法第16-19页
        1.3.4 负载与碰撞的关系第19-21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第21-23页
第二章 系统设计第23-30页
    2.1 背景及需求分析第23-24页
    2.2 算法性能要求第24-26页
        2.2.1 识读时间需求分析第24页
        2.2.2 算法功耗分析第24页
        2.2.3 现有算法识读时间分析第24-26页
        2.2.4 基于频率分组的识读算法第26页
    2.3 系统整体设计第26-29页
        2.3.1 系统设计第26-28页
        2.3.2 射频芯片选型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基于频率分组的防碰撞算法第30-40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算法思想第30-34页
        3.2.1 单次随机频率分组防碰撞算法第31-33页
        3.2.2 重复随机频率分组算法第33-34页
        3.2.3 模糊动态帧长控制第34页
    3.3 重复随机频率分组设计第34-36页
        3.3.1 完全重分组法第35页
        3.3.2 两端分组法第35页
        3.3.3 混合分组法第35-36页
    3.4 算法仿真第36-38页
    3.5 算法优化分析第38-39页
    3.6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硬件设计第40-46页
    4.1 引言第40页
    4.2 阅读器硬件设计第40-43页
        4.2.1 阅读器整体设计第40-41页
        4.2.2 射频电路设计第41页
        4.2.3 主控部分第41-42页
        4.2.4 多路信道复用SPI第42-43页
    4.3 RFID标签硬件设计第43-45页
        4.3.1 有源RFID标签整体设计第43页
        4.3.2 有源RFID标签硬件设计第43-45页
    4.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协议及软件设计第46-63页
    5.1 空中接口协议设计第46-49页
        5.1.1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设计第46-47页
        5.1.2 唤醒帧命令设计第47-48页
        5.1.3 查询命令设计第48-49页
        5.1.4 休眠命令第49页
    5.2 标签工作状态第49-51页
    5.3 低功耗唤醒流程设计第51-54页
        5.3.1 RFID标签低功耗唤醒分析第51-53页
        5.3.2 有源RFID标签唤醒流程第53-54页
    5.4 查询流程设计第54-56页
    5.5 阅读器程序设计第56-61页
        5.5.1 阅读器软件设计思路第56页
        5.5.2 STM32CubeMX工具的使用第56-58页
        5.5.3 盘存应用程序设计第58-61页
            5.5.3.1 MainTask设计第59-60页
            5.5.3.2 SPI1Task设计第60页
            5.5.3.3 StatisticsTask设计第60-61页
    5.6 基于无漏识读的考虑第61-62页
    5.7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功能测试与验证第63-71页
    6.1 概述第63页
    6.2 射频工作流程与功耗测试第63-66页
        6.2.1 测试方法第63-64页
        6.2.2 标签低功耗唤醒流程测试第64-65页
        6.2.3 阅读器发送唤醒帧周期测试第65-66页
    6.3 硬件功能测试第66-68页
        6.3.1 测试方法第66页
        6.3.2 唤醒距离测试第66-67页
        6.3.3 通信距离测试第67-68页
    6.4 防碰撞算法测试第68-69页
        6.4.1 测试方法第68-69页
        6.4.2 测试结果第69页
    6.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第71-73页
    7.1 工作总结第71页
    7.2 未来展望第71-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MS的物流自提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Android的教务系统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