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生物化学燃料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论文

基于石墨烯修饰阴极强化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与分类第11-13页
    1.3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技术发展与研究进展第13-21页
        1.3.1 阳极材料第13-15页
        1.3.2 阴极催化剂第15-20页
        1.3.3 应用研究第20-21页
    1.4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技术优势与存在问题第21-22页
    1.5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1.5.1 研究目的第22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3-32页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3-25页
        2.1.1 实验试剂第23-25页
        2.1.2 实验仪器第25页
    2.2 实验所需材料的准备第25-26页
        2.2.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第25-26页
        2.2.2 碳毡电极与阳离子交换膜的预处理第26页
    2.3 MFC装置与启动运行第26-29页
        2.3.1 MFC装置的构建第26-27页
        2.3.2 MFC装置的启动与运行第27-29页
    2.4 MFC评价方法及材料的表征第29-32页
        2.4.1 MFC产电性能评价方法第29-30页
        2.4.2 电化学测试方法第30页
        2.4.3 X射线衍射第30页
        2.4.4 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第30页
        2.4.5 拉曼光谱第30-31页
        2.4.6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31-32页
3 氮掺杂石墨烯基钴氧化物阴极MFC的产电性能研究第32-45页
    3.1 氮掺杂石墨烯基钴氧化物及阴极的制备第33-34页
        3.1.1 氮掺杂石墨烯基钴氧化物的制备第33页
        3.1.2 氮掺杂石墨烯基钴氧化物阴极的制作方法第33页
        3.1.3 氮掺杂石墨烯基钴氧化物的表征方法第33-34页
        3.1.4 MFC装置的启动与运行第34页
        3.1.5 分析与测试方法第34页
    3.2 电极材料的表征第34-38页
        3.2.1 XRD表征第34-35页
        3.2.2 FTIR表征第35-36页
        3.2.3 拉曼光谱表征第36-37页
        3.2.4 XPS表征第37-38页
    3.3 氮掺杂石墨烯基钴氧化物阴极MFC的产电性能第38-43页
        3.3.1 不同阴极的MFC的产电性能第38-41页
        3.3.2 不同阴极的电催化活性第41-42页
        3.3.3 N/CoO_x-G阴极MFC的运行稳定性第42-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4 氮掺杂石墨烯基二氧化锰阴极MFC产电性能研究第45-55页
    4.1 氮掺杂石墨烯基二氧化锰及阴极的制备第45-46页
        4.1.1 氮掺杂石墨烯基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第45-46页
        4.1.2 氮掺杂石墨烯基二氧化锰阴极的制作方法第46页
        4.1.3 氮掺杂石墨烯基二氧化锰复合材料的表征方法第46页
        4.1.4 MFC装置的启动与运行第46页
        4.1.5 分析与测试方法第46页
    4.2 电极材料的表征第46-53页
        4.2.1 N/MnO_2-G的表征第46-49页
        4.2.2 不同阴极的MFC的产电性能第49-52页
        4.2.3 不同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第52页
        4.2.4 N/MnO_2-G阴极MFC的运行稳定性第52-53页
    4.3 本章小结第53-55页
5 微生物原位还原氧化石墨烯阴极MFC的产电性能研究第55-63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5-56页
        5.1.1 MFC装置的启动与运行第55页
        5.1.2 m-RGO的合成方法第55-56页
        5.1.3 分析与测试方法第56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56-61页
        5.2.1 m-RGO修饰阴极的MFC的产电性能第56-60页
        5.2.2 不同阴极的电催化活性第60页
        5.2.3 m-RGO阴极MFC的运行稳定性第60-61页
    5.3 本章小结第61-6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6.1 结论第63-64页
    6.2 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泡沫镍电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表面等离激元复合纳米森林结构的薄膜太阳能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