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定大排铁铅锌多金属矿床控矿构造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矿区位置 | 第10页 |
1.1.2 课题来源 | 第10-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3页 |
1.2.1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存在问题 | 第13页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完成工作量 | 第15-16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24页 |
2.1 大地构造位置 | 第16页 |
2.2 区域地层 | 第16-18页 |
2.3 区域构造 | 第18-21页 |
2.3.1 褶皱构造 | 第20页 |
2.3.2 断裂构造 | 第20页 |
2.3.3 推覆构造与滑脱构造 | 第20-21页 |
2.4 区域岩浆岩 | 第21-23页 |
2.4.1 加里东期 | 第21-22页 |
2.4.2 海西-印支期 | 第22页 |
2.4.3 燕山期 | 第22-23页 |
2.5 区域矿产资源 | 第23-24页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4-35页 |
3.1 矿区地质 | 第24-29页 |
3.1.1 地层 | 第24-26页 |
3.1.2 构造 | 第26-28页 |
3.1.3 岩浆岩 | 第28-29页 |
3.2 矿床地质 | 第29-35页 |
3.2.1 矿体特征 | 第29-30页 |
3.2.2 矿石组成及结构构造 | 第30-31页 |
3.2.3 围岩蚀变 | 第31-33页 |
3.2.4 主要成矿阶段划分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控矿构造 | 第35-56页 |
4.1 闽西南构造控矿带 | 第35-37页 |
4.1.1 闽西南控矿构造演化 | 第35-36页 |
4.1.2 大田-龙岩成矿带 | 第36-37页 |
4.1.3 上杭—云霄成矿带 | 第37页 |
4.2 大排外围构造格局 | 第37-42页 |
4.2.1 大排外围构造演化 | 第37-38页 |
4.2.2 大排外围构造组合 | 第38-41页 |
4.2.3 大排外围构造控矿特征 | 第41-42页 |
4.3 大排矿区构造控矿特征 | 第42-52页 |
4.3.1 控矿构造的地震资料解译 | 第42-45页 |
4.3.2 褶皱控矿 | 第45-47页 |
4.3.3 断裂控矿 | 第47-50页 |
4.3.4 成矿结构面 | 第50-52页 |
4.4 控矿构造模型 | 第52-56页 |
4.4.1 构造演化 | 第52页 |
4.4.2 成矿物质来源 | 第52-53页 |
4.4.3 成矿时代 | 第53-54页 |
4.4.4 成矿物质运移与成矿 | 第54-56页 |
第五章 找矿方向 | 第56-61页 |
5.1 成矿模型 | 第56-58页 |
5.2 找矿方向预测 | 第58-6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