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基于盐湖锂盐的三元正极材料的合成与改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4-38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14-17页
        1.2.1 锂离子电池的诞生与发展第15-16页
        1.2.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6-17页
    1.3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组成材料第17-20页
        1.3.1 负极材料第17-18页
        1.3.2 电解液和隔膜第18页
        1.3.3 正极材料第18-20页
    1.4 三元正极材料LiNi_xCo_yMn_zO_2第20-26页
        1.4.1 三元正极材料LiNi_xCo_yMn_zO_2简介第20-21页
        1.4.2 三元正极材料LiNi_xCo_yMn_zO_2的掺杂改性研究第21-26页
    1.5 富锂三元正极材料Li_(1+x)M_(1-x)O_2(M=Ni, Co, Mn)第26-32页
        1.5.1 富锂三元正极材料Li_(1+x)M_(1-x)O_2(M=Ni, Co, Mn)简介第26-28页
        1.5.2 富锂三元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第28-31页
        1.5.3 富锂三元正极材料的掺杂改性研究第31-32页
    1.6 锂资源第32-35页
        1.6.1 世界锂资源第32-35页
        1.6.2 我国锂资源第35页
    1.7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第35-38页
第2章 实验方法第38-48页
    2.1 实验试剂及实验用仪器第38-39页
        2.1.1 主要实验试剂第38-39页
        2.1.2 主要实验设备第39页
    2.2 材料的合成方法第39-42页
    2.3 材料的物理性能表征第42-44页
    2.4 电极与电池的制备方法第44-45页
    2.5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5-48页
第3章 三元材料的单一元素掺杂改性研究第48-66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实验部分第4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8-64页
        3.3.1 三元材料单一元素掺杂改性的物相分析第48-55页
        3.3.2 三元材料单一元素掺杂改性的形貌分析第55-56页
        3.3.3 三元材料单一元素掺杂改性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56-64页
    3.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4章 三元材料的混合元素掺杂改性研究第66-76页
    4.1 引言第66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66-74页
        4.2.1 三元材料混合元素掺杂改性的物相分析第66-69页
        4.2.2 三元材料混合元素掺杂改性的形貌分析第69页
        4.2.3 三元材料混合元素掺杂改性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69-74页
    4.3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5章 富锂三元正极材料的合成与掺杂改性研究第76-98页
    5.1 引言第76-77页
    5.2 实验部分第77-78页
        5.2.1 富锂三元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的合成第77-7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8-88页
        5.3.1 碳酸盐前驱体形貌的调控第78-80页
        5.3.2 富锂三元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的物相分析第80-81页
        5.3.3 富锂三元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的元素组成分析第81-83页
        5.3.4 富锂三元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83-88页
    5.4 富锂三元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的钾掺杂改性研究第88-97页
        5.4.1 钾掺杂的富锂三元材料的物相分析第88-90页
        5.4.2 钾掺杂的富锂三元材料的元素含量分析第90-91页
        5.4.3 钾掺杂的富锂三元材料的SEM分析第91页
        5.4.4 钾掺杂的富锂三元材料的XPS分析第91-92页
        5.4.5 钾掺杂的富锂三元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92-97页
    5.5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98-102页
    6.1 主要实验结果第98-99页
    6.2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99-100页
    6.3 展望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2页
致谢第112-114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太阳电池数值模拟
下一篇:漂浮摆波浪能开发装置关键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