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驾驶室及车身论文--驾驶室和车身的部件与构件论文

基于动力吸振器的汽车座椅减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课题研究现状第10-17页
        1.2.1 动力吸振器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2 动力吸振器在汽车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第15-17页
    1.3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单自由度动力吸振器理论第18-29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单自由度动力吸振器理论第18-21页
        2.2.1 力学模型第18页
        2.2.2 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第18-19页
        2.2.3 微分方程求解第19-21页
    2.3 不动点理论第21-27页
        2.3.1 不动点理论的证明第21-23页
        2.3.2 最优固有频率比的求解第23-25页
        2.3.3 最优阻尼比的求解第25-27页
        2.3.4 质量比对振幅放大系数的影响第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单自由度座椅动力吸振器的优化设计第29-47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单自由度座椅动力吸振器模型第29-35页
        3.2.1 力学模型的建立第29-30页
        3.2.2 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第30页
        3.2.3 振动传递特性第30-32页
        3.2.4 路面激励模型第32-35页
    3.3 座椅动力吸振器不动点理论优化方法第35-38页
        3.3.1 不动点理论优化方法第35页
        3.3.2 优化结果仿真分析第35-38页
    3.4 座椅动力吸振器功率流理论优化方法第38-46页
        3.4.1 功率流理论基础第38-39页
        3.4.2 四端参数法第39-41页
        3.4.3 附加动力吸振器后车辆模型的功率流传递特性第41-43页
        3.4.4 动力吸振器功率流理论优化第43页
        3.4.5 优化结果分析第43-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二自由度座椅动力吸振器的优化设计第47-58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二自由度座椅动力吸振器模型第47-52页
        4.2.1 力学模型第47-48页
        4.2.2 微分方程的建立第48页
        4.2.3 振动传递特性第48-52页
    4.3 二自由度座椅动力吸振器功率流优化方法第52-57页
        4.3.1 功率流传递特性第52-54页
        4.3.2 动力吸振器功率流理论优化第54页
        4.3.3 优化结果分析第54-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二自由度动力吸振器的多目标优化和多属性决策第58-73页
    5.1 引言第58页
    5.2 多目标遗传算法理论基础第58-63页
        5.2.1 多目标优化第58页
        5.2.2 传统多目标优化方法第58-60页
        5.2.3 多目标遗传算法第60-63页
    5.3 多属性决策理论基础第63-65页
    5.4 二自由度动力吸振器优化设计第65-72页
        5.4.1 优化模型的建立第65页
        5.4.2 算法实现及优化结果第65-67页
        5.4.3 多属性决策第67-68页
        5.4.4 优化结果分析第68-72页
    5.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73-75页
    6.1 文章所做工作与结论第73-74页
    6.2 文章创新点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模块化的自行式房车内部设计研究
下一篇:“河长制”政策创新扩散的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