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0-22页 |
| 1.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的认识 | 第10-11页 |
| 1.1 概念 | 第10页 |
| 1.2 临床分型 | 第10页 |
| 1.3 临床分期 | 第10-11页 |
| 2. 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 | 第11-12页 |
| 2.1 概念 | 第11页 |
| 2.2 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1页 |
| 2.3 中风病的证治分类 | 第11-12页 |
| 2.4 中医对中风病的治则 | 第12页 |
| 3. 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研究新进展 | 第12-19页 |
| 3.1 双侧上肢训练 | 第12页 |
| 3.2 镜像治疗 | 第12-13页 |
| 3.3 音乐治疗 | 第13页 |
| 3.4 上肢康复机器人 | 第13-14页 |
| 3.5 经颅直流电刺激 | 第14页 |
| 3.6 重复经颅磁刺激 | 第14-15页 |
| 3.7 虚拟现实技术 | 第15-16页 |
| 3.8 针刺治疗 | 第16-17页 |
| 3.9 强制疗法 | 第17-18页 |
| 3.10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 第18-19页 |
| 4. 重复经颅磁刺治在疗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应用 | 第19-22页 |
| 4.1 概念 | 第19页 |
| 4.2 作用原理和机制 | 第19-20页 |
| 4.3 分类、刺激模式和刺激部位 | 第20页 |
| 4.4 影响rTMS治疗效果的因素 | 第20页 |
| 4.5 在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2-31页 |
| 1. 资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 1.1 一般资料 | 第22-23页 |
| 1.2 方法 | 第23-25页 |
| 1.3 评价指标 | 第25页 |
| 2. 统计方法 | 第25-26页 |
| 3. 研究结果 | 第26-27页 |
| 4. 讨论 | 第27-30页 |
| 5. 结论 | 第30页 |
| 6.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30-31页 |
| 结语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8页 |
| 附录 | 第38-46页 |
| 附录1: Brunnstrom分期 | 第38-39页 |
| 附录2: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 | 第39-41页 |
| 附录3: 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评定表 | 第41-42页 |
| 附录4: 简易上肢功能评价(STEF) | 第42-43页 |
| 附录5: RAPID2型经颅磁刺激器 | 第43-44页 |
| 附录6: 上肢智能A2反馈训练系统 | 第44-45页 |
| 附录7: BioMaster虚拟情景训练系统 | 第45-4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