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中药材皂角刺有效成分分离及连翘品质资源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页
    1.2 皂角刺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0-17页
        1.2.1 皂角刺简介第10-11页
        1.2.2 皂角刺化学成分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3 皂角刺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第15-17页
    1.3 连翘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研究概况第17-18页
    1.4 选题依据及应用价值和科学问题第18-19页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皂角刺有效成分的分离与鉴定第20-44页
    2.1 实验材料及实验器材第20-21页
        2.1.1 药材原料第20页
        2.1.2 实验试剂第20页
        2.1.3 实验仪器第20-21页
    2.2 实验原理第21-23页
        2.2.1 溶剂提取法原理第21-22页
        2.2.2 制备高效液相(RP-HPLC)原理第22-23页
        2.2.3 凝胶柱色谱原理第23页
        2.2.4 硅胶吸附柱色谱原理第23页
        2.2.5 薄层色谱原理第23页
    2.3 实验步骤第23-29页
        2.3.1 皂角刺醇粗提物活性部位的提取制备第24页
        2.3.2 皂角刺活性部位的初筛第24-25页
        2.3.3 皂角刺活性部位中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第25-29页
    2.4 皂角刺中分离的化合物结构鉴定与表征第29-44页
        2.4.1 甾醇及其苷类化合物结构鉴定第29-33页
        2.4.2 黄酮及黄烷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第33-37页
        2.4.3 香豆素类化合物结构鉴定第37-41页
        2.4.4 木脂素类化合物结构鉴定第41-44页
第3章 皂角刺化合物抗癌活性研究第44-50页
    3.1 实验仪器及材料第44-45页
        3.1.1 实验试剂和材料第44-45页
        3.1.2 实验仪器第45页
    3.2 实验原理第45-46页
    3.3 抗肿瘤生物活性体外筛选实验第46-49页
        3.3.1 细胞培养第46页
        3.3.2 实验检测方法第46-47页
        3.3.3 实验结果第47-49页
    3.4 本章结论第49-50页
第4章 皂角刺化合物抗菌活性研究第50-55页
    4.1 实验仪器及材料第50-51页
        4.1.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50-51页
        4.1.2 实验材料第51页
    4.2 实验部分第51-52页
        4.2.1 培养基配制第51页
        4.2.2 抑菌圈的测定第51-52页
    4.3 实验结果第52-54页
    4.4 本章结论第54-55页
第5章 连翘品质资源的研究第55-64页
    5.1 概述第55页
    5.2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55-56页
        5.2.1 实验仪器第55-56页
        5.2.2 实验试剂第56页
        5.2.3 实验药材第56页
    5.3 HLPC-ESI/MS技术第56-57页
    5.4 HPLC-ESI/MS法测连翘有效成分的含量第57-63页
        5.4.1 供试样品的制备第57页
        5.4.2 色谱条件第57-58页
        5.4.3 测定结果第58-63页
    5.5 本章结论第63-64页
第6章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缩略语词汇表第71-72页
附录A 核磁图谱第72-94页
致谢第94-95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黔产道地药材杜仲核磁共振指纹图谱研究
下一篇:慢性胃炎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候及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