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网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网络安全论文

基于I2P的匿名通信协议分析与流量检测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课题背景第11-13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7页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7-19页
第二章 I2P匿名通信协议分析第19-31页
    2.1 匿名网络系统基本技术第19-22页
        2.1.1 代理第19-20页
        2.1.2 广播/多播第20-21页
        2.1.3 MIX第21-22页
    2.2 I2P匿名通信系统协议分析第22-30页
        2.2.1 I2P运行原理分析第22-25页
        2.2.2 I2P单向隧道机制第25-26页
        2.2.3 洋葱路由与大蒜路由第26-29页
        2.2.4 I2P命名服务分析第29-30页
    2.3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I2P匿名网络流量识别方法改进研究第31-58页
    3.1 传统流量识别方法第31-33页
        3.1.1 基于流特征的流量识别技术第31-32页
        3.1.2 现有方法用于I2P流量识别的不足第32-33页
    3.2 基于网络流多重过滤的改进第33-48页
        3.2.1 基于载荷长度熵的过滤方法第35-38页
        3.2.2 基于报文长度序列的过滤方法第38-42页
        3.2.3 基于相对熵的过滤方法第42-45页
        3.2.4 过滤方法与机器学习方法结合第45-48页
    3.3 基于互信息的两阶段特征选择算法改进第48-57页
        3.3.1 基于互信息的特征选择算法第48-50页
        3.3.2 基于遗传算法的特征选择算法第50-52页
        3.3.3 基于互信息的两阶段特征选择算法改进第52-54页
        3.3.4 算法分析第54-55页
        3.3.5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55-57页
    3.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I2P流量识别系统原型设计与实现第58-78页
    4.1 总体架构描述第58-61页
        4.1.1 核心模块功能第59-60页
        4.1.2 工作流程第60-61页
    4.2 数据准备阶段第61-71页
        4.2.1 数据包捕获模块第61-62页
        4.2.2 数据包转换模块第62-64页
        4.2.3 流特征统计模块第64-67页
        4.2.4 I2P netDb数据分析模块第67-69页
        4.2.5 数据集生成模块第69-71页
    4.3 学习阶段第71-72页
        4.3.1 分类模型构建模块第71页
        4.3.2 模型评估模块第71-72页
    4.4 I2P流量识别阶段第72-76页
        4.4.1 基于载荷长度熵过滤器设计第72-73页
        4.4.2 基于报文长度序列过滤器设计第73-74页
        4.4.3 基于相对熵过滤器设计第74-75页
        4.4.4 I2P流量识别模块第75-76页
        4.4.5 结果统计模块第76页
    4.5 用户交互模块设计第76-77页
    4.6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五章 实验及结果分析第78-91页
    5.1 实验环境第78-79页
    5.2 功能测试第79-83页
        5.2.1 流量识别功能第79-80页
        5.2.2 数据集管理功能第80-81页
        5.2.3 分类模型管理功能第81-82页
        5.2.4 检测结果功能第82-83页
    5.3 过滤比率实验第83-84页
        5.3.1 基于载荷长度熵过滤方法过滤比率实验第83页
        5.3.2 基于报文长度序列过滤方法过滤比率实验第83-84页
    5.4 传统识别方法与过滤改进方法结果对比实验第84-88页
        5.4.1 流量识别准确率对比第84-87页
        5.4.2 流量识别效率对比第87-88页
    5.5 在线识别所需数据包数量实验第88-90页
        5.5.1 I2P 节点流量识别实验第89-90页
    5.6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1-93页
    6.1 总结全文第91页
    6.2 展望未来第91-93页
致谢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7页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7-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准平面波导魔T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TDMA的无线Mesh网络时隙分配算法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