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带梁式与斜柱式转换层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对比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引言第8页
    1.2 建筑转换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8-11页
        1.2.1 转换结构的研究现状第8-10页
        1.2.2 转换结构的发展趋势第10-11页
    1.3 转换结构的主要形式、特点及设计原则第11-14页
        1.3.1 转换结构的主要类型及各自特点第11-12页
        1.3.2 转换结构设计的原则与规定第12-14页
    1.4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意义第14-15页
    1.5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第15-16页
第二章 软件介绍及模型建立第16-22页
    2.1 计算软件介绍第16-18页
        2.1.1 SATWE简介第16-17页
        2.1.2 SAP2000简介第17页
        2.1.3 SAP2000单元简介第17-18页
    2.2 模型建立第18-21页
        2.2.1 工程概况第18-19页
        2.2.2 结构整体模型第19-20页
        2.2.3 局部结构模型第20页
        2.2.4 单元划分精度第20-21页
    2.3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模态分析与反应谱分析第22-39页
    3.1 模态分析第22-24页
        3.1.1 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第22-23页
        3.1.2 SAP2000中模态分析的实现与分析方法第23-24页
    3.2 模态分析结果第24-33页
        3.2.1 带梁式转换层框架结构的模态分析第24-28页
        3.2.2 带斜柱式转换层框架结构的模态分析第28-31页
        3.2.3 带梁式与斜柱式框架结构模态分析结果对比第31-33页
    3.3 反应谱分析第33-34页
        3.3.1 反应谱分析的基本理论第33-34页
        3.3.2 中国规范反应谱分析方法在SAP2000上的实现第34页
    3.4 反应谱分析结果第34-38页
        3.4.1 带梁式转换层框架结构反应谱分析第35页
        3.4.2 带斜柱式转换层框架结构反应谱分析第35-36页
        3.4.3 带梁式与斜柱式转换层框架结构反应谱分析结果对比第36-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基于pushover的抗震性能分析第39-60页
    4.1 pushover方法简介第39-45页
        4.1.1 pushover分析的优点与不足之处第39页
        4.1.2 pushover分析的两种假定第39-40页
        4.1.3 加载规则的选择第40-41页
        4.1.4 pushover分析的基本过程第41-42页
        4.1.5 能力谱法进行性能评定第42-45页
    4.2 pushover分析在sap2000中的实现第45-47页
        4.2.1 Pushover分析在SAP2000中的实现步骤第45-46页
        4.2.2 框架塑性铰的定义第46页
        4.2.3 分析结果查看和注意事项第46-47页
    4.3 Pushover分析结果第47-57页
        4.3.1 带梁式转换层框架结构的Pushover分析第47-52页
        4.3.2 带斜柱式转换层框架结构的Pushover分析第52-57页
    4.4 带梁式与斜柱式转换层框架结构的Pushover分析结果对比第57-59页
        4.4.1 X方向Pushover分析性能对比第57-58页
        4.4.2 Y方向Pushover分析性能对比第58-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补充及转换构件受力分析第60-69页
    5.1 动力时程分析简介第60-63页
        5.1.1 地震波的选取第60-61页
        5.1.2 积分方式的选择第61-62页
        5.1.3 结构阻尼设置第62-63页
    5.2 动力时程分析第63-66页
        5.2.1 弹性时程分析及结果第63-64页
        5.2.2 弹性时程分析结果与反应谱分析结果比较第64-66页
    5.3 局部模型分析第66-68页
        5.3.1 竖向荷载作用下结构局部内力第66-67页
        5.3.4 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组合作用下结构局部内力第67-68页
    5.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削弱耗能梁段D型偏心支撑抗震性能研究
下一篇:钢框架—预制RC剪力墙抗侧力体系受力性能及连接构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