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4页 |
1.1 燃料电池 | 第16-19页 |
1.1.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 | 第17页 |
1.1.2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 第17-19页 |
1.2 阴离子交换膜 | 第19-31页 |
1.2.1 季铵型离子交换膜 | 第20-23页 |
1.2.2 咪唑型阴离子交换膜 | 第23-26页 |
1.2.3 胍基阴离子交换膜 | 第26-28页 |
1.2.4 其他类型阴离子交换膜 | 第28-31页 |
1.3 离子交换膜的动力学研究 | 第31-32页 |
1.3.1 质子交换膜的动力学研究 | 第31-32页 |
1.3.2 阴离子交换膜的动力学研究 | 第32页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32-34页 |
第二章 自交联型咪唑功能化阴离子交换膜的合成与表征 | 第34-46页 |
2.1 引言 | 第3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4-40页 |
2.2.1 实验试剂及来源 | 第34-35页 |
2.2.2 仪器及设备 | 第35页 |
2.2.3 单体十氟二苯基噁二唑(FPOx)的合成 | 第35-36页 |
2.2.4 基础聚合物聚噁二唑芳醚FPAEO-TM的合成 | 第36页 |
2.2.5 溴甲基化聚噁二唑芳醚(FPAEO-TM-Br)的合成 | 第36页 |
2.2.6 咪唑功能化多氟聚噁二唑芳醚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FPAEO-TM-x) | 第36-37页 |
2.2.7 咪唑功能化自交联型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CFPAEO-TM-x) | 第37-38页 |
2.2.8 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38-4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5页 |
2.3.1 单体与聚合物的核磁表征 | 第40-42页 |
2.3.2 IEC、吸水率和溶胀率 | 第42-43页 |
2.3.3 离子传导率 | 第43页 |
2.3.4 机械强度 | 第43-44页 |
2.3.5 甲醇渗透率 | 第44-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咪唑型阴离子交换膜中OH~-传导的动力学研究 | 第46-60页 |
3.1 引言 | 第46页 |
3.2 软件模拟 | 第46-49页 |
3.2.1 Forcite | 第47页 |
3.2.2 分子模型及模拟方法 | 第47-48页 |
3.2.3 动力学模拟的计算方程 | 第48-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8页 |
3.3.1 模拟体系的结构 | 第49-52页 |
3.3.2 模拟体系的结构平衡 | 第52-53页 |
3.3.3 径向分布函数 | 第53-56页 |
3.3.4 扩散及OH~-的离子传导率 | 第56-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咪唑阳离子位置对OH~-传导率影响的动力学研究 | 第60-70页 |
4.1 引言 | 第60页 |
4.2 分子模型及模拟方法 | 第60-61页 |
4.2.1 分子模型 | 第60-61页 |
4.2.2 模拟方法 | 第61页 |
4.2.3 动力学模拟的计算方程 | 第6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1-68页 |
4.3.1 模拟体系的结构 | 第61-64页 |
4.3.2 模拟体系的结构平衡 | 第64-65页 |
4.3.3 径向分布函数 | 第65-67页 |
4.3.4 扩散及OH~-传导率 | 第67-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页 |
5.2 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2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82-83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