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量分析的锚杆与锚索协同支护研究
|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变量注释表 | 第18-19页 |
| 1 绪论 | 第19-28页 |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9-20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页 |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5-28页 |
| 2 理想弹塑性条件下巷道围岩能量分布研究 | 第28-44页 |
| 2.1 能量最低原理 | 第28-31页 |
| 2.2 弹性状态下围岩弹性能变化分析 | 第31-34页 |
| 2.3 理想弹塑性状态下围岩能量分布 | 第34-38页 |
| 2.4 塑性破坏能及弹塑性总能在围岩内的分布 | 第38-40页 |
| 2.5 算例分析 | 第40-43页 |
| 2.6 小结 | 第43-44页 |
| 3 破碎状态下围岩能量分布研究 | 第44-61页 |
| 3.1 围岩应力和位移分布 | 第44-48页 |
| 3.2 破碎区范围的计算 | 第48-53页 |
| 3.3 算例分析 | 第53-55页 |
| 3.4 围岩能量分布分析 | 第55-58页 |
| 3.5 算例分析 | 第58-59页 |
| 3.6 小结 | 第59-61页 |
| 4 锚杆与锚索协同支护的能量分析 | 第61-84页 |
| 4.1 锚杆作用机理分析 | 第61-62页 |
| 4.2 锚索作用机理分析 | 第62-67页 |
| 4.3 锚索协同支护技术分析 | 第67-76页 |
| 4.4 锚杆与锚索协同工作时围岩能量变化特性分析 | 第76-83页 |
| 4.5 小结 | 第83-84页 |
| 5 锚索协同支护数值模拟研究 | 第84-96页 |
| 5.1 数值计算软件的选择 | 第84页 |
| 5.2 计算模型设计 | 第84-88页 |
| 5.3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88-95页 |
| 5.4 小结 | 第95-96页 |
| 6 结论及展望 | 第96-98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96-97页 |
| 6.2 展望 | 第97-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3页 |
| 作者简历 | 第103-105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