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概述 | 第15-22页 |
2.1 著作权集体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 第15-16页 |
2.1.1 著作权集体管理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2 著作权集体管理的特征 | 第16页 |
2.2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第16-18页 |
2.2.1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产生 | 第16-17页 |
2.2.2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发展 | 第17-18页 |
2.3 中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的现状 | 第18-19页 |
2.3.1 中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的立法现状 | 第18页 |
2.3.2 中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的组织概况 | 第18-19页 |
2.4 美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的现状 | 第19-21页 |
2.4.1 美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的立法现状 | 第19页 |
2.4.2 美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的组织概况 | 第19-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中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的比较 | 第22-28页 |
3.1 中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管理模式 | 第22-23页 |
3.1.1 机构设置 | 第22页 |
3.1.2 垄断型管理模式 | 第22-23页 |
3.2 美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管理模式 | 第23-24页 |
3.2.1 机构设置 | 第23-24页 |
3.2.2 竞争型管理模式 | 第24页 |
3.3 比较分析及我国的不足 | 第24-26页 |
3.3.1 比较分析 | 第24-25页 |
3.3.2 我国的不足 | 第25-2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4. 中美著作权集体管理会员制度的比较 | 第28-33页 |
4.1 中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的会员制度 | 第28-29页 |
4.1.1 会员资格 | 第28页 |
4.1.2 会员的权利义务 | 第28-29页 |
4.2 美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的会员制度 | 第29-30页 |
4.2.1 会员资格 | 第29-30页 |
4.2.2 会员的权利义务 | 第30页 |
4.3 比较分析及我国的不足 | 第30-31页 |
4.3.1 比较分析 | 第30-31页 |
4.3.2 我国的不足 | 第3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5 中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费用收取及争议解决比较 | 第33-39页 |
5.1 中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费用收取及争议解决 | 第33-34页 |
5.1.1 费用的收取标准 | 第33页 |
5.1.2 使用费用争议及解决 | 第33-34页 |
5.2 美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费用收取及争议解决 | 第34-35页 |
5.2.1 费用的收取标准 | 第34页 |
5.2.2 费用收取和分配争议的解决 | 第34-35页 |
5.3 比较分析及我国的不足 | 第35-37页 |
5.3.1 比较分析 | 第35-36页 |
5.3.2 我国的不足 | 第36-3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6. 中美著作权集体管理监督机制的比较 | 第39-44页 |
6.1 中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的不同主体监督 | 第39-40页 |
6.1.1 权利人监督 | 第39页 |
6.1.2 使用者监督 | 第39页 |
6.1.3 主管机关监督 | 第39-40页 |
6.1.4 其他组织或个人监督 | 第40页 |
6.2 美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的内外监督机制 | 第40-41页 |
6.2.1 内部监督 | 第40-41页 |
6.2.2 外部监督 | 第41页 |
6.3 比较分析及我国的不足 | 第41-42页 |
6.3.1 比较分析 | 第41页 |
6.3.2 我国的不足 | 第41-4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7 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完善 | 第44-49页 |
7.1 突破垄断式的集体管理模式 | 第44页 |
7.2 规范会员资格及权利 | 第44-45页 |
7.2.1 规范会员入会和退会 | 第44-45页 |
7.2.2 增强对会员和非会员的权利保护 | 第45页 |
7.3 完善使用费收取和争议解决机制 | 第45-46页 |
7.3.1 建立使用费收取和分配的有效机制 | 第45-46页 |
7.3.2 明确使用费用争议解决的途径 | 第46页 |
7.4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 第46-49页 |
7.4.1 内外监督机制相结合 | 第46-48页 |
7.4.2 完善事前、事后监督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