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选题的缘起 | 第8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三、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创新 | 第12-14页 |
第一章 马克思生态哲学的产生与历史演进 | 第14-20页 |
第一节 马克思生态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4-15页 |
第二节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理论来源 | 第15-16页 |
第三节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 | 第16-20页 |
第二章 马克思生态哲学的内容 | 第20-28页 |
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 第20-22页 |
第二节 生产实践是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基础 | 第22-24页 |
第三节 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相互制约 | 第24-28页 |
第三章 马克思生态哲学的科学精神 | 第28-40页 |
第一节 科学和科学精神的内涵 | 第28-31页 |
第二节 马克思生态哲学的科学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 第31-35页 |
第三节 马克思生态哲学的科学精神表现 | 第35-40页 |
第四章 马克思生态哲学的人文精神 | 第40-52页 |
第一节 人文精神的内涵和特征 | 第40-45页 |
第二节 马克思生态哲学的人文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 | 第45-47页 |
第三节 马克思生态哲学的人文精神表现 | 第47-52页 |
第五章 马克思生态哲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及其启示 | 第52-60页 |
第一节 马克思生态哲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理论路径 | 第52-55页 |
第二节 马克思生态哲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启示 | 第55-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个人简历 | 第70-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