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悬架可调式惯容器关键技术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0页
    1.2 惯容器研究现状第10-20页
        1.2.1 惯容器的实现形式第11-15页
        1.2.2 惯容器的应用范围第15-17页
        1.2.3 悬架机械网络综合分析第17-18页
        1.2.4 惯容器的半主动悬架应用第18-20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惯容悬架构型研究第22-36页
    2.1 引言第22-26页
        2.1.1 车辆垂向动力学模型简化第22-24页
        2.1.2 悬架的性能评价方法第24-26页
    2.2 惯容悬架构型研究第26-31页
        2.2.1 传递函数法评价第26-29页
        2.2.2 均方根值RMS评价第29-31页
    2.3 串联型悬架参数敏度分析第31-34页
    2.4 小结第34-36页
第3章 可调式惯容器原理样机设计第36-62页
    3.1 设计目标第36-37页
    3.2 惯容器方案设计及评价第37-43页
        3.2.1 方案一第38-39页
        3.2.2 方案二第39-40页
        3.2.3 方案三第40-41页
        3.2.4 方案评价第41-43页
    3.3 惯容器动力学分析第43-55页
        3.3.1 理论分析第43-54页
        3.3.2 模型简化第54-55页
    3.4 非线性模型敏度分析第55-60页
    3.5 小结第60-62页
第4章 液压惯容器性能试验第62-78页
    4.1 惯容器实验台搭建第62-68页
        4.1.1 液压元器件选择第62-63页
        4.1.2 排气方案第63-65页
        4.1.3 实验台架搭建第65-68页
    4.2 惯容器性能实验分析第68-76页
        4.2.1 系统摩擦力测量第68-69页
        4.2.2 对比实验第69页
        4.2.3 定量惯容器测试第69-72页
        4.2.4 可调式惯容器测试第72-76页
    4.3 小结第76-78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78-82页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78-79页
    5.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第79-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程雷达多目标识别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盾构滚刀磨损远程监控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