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汞污染的危害及排放现状 | 第10-13页 |
1.1.1 汞的特性及危害 | 第10-11页 |
1.1.2 国内能源与汞的排放现状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汞排放控制技术 | 第13-16页 |
1.2.1 常规汞排放控制技术 | 第13-15页 |
1.2.2 固体吸附剂脱汞 | 第15-16页 |
1.3 飞灰吸附剂 | 第16-18页 |
1.3.1 飞灰吸附汞的理论研究 | 第16-17页 |
1.3.2 飞灰吸附汞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18-19页 |
第2章 实验平台与样品制备 | 第19-24页 |
2.1 样品采集与制备 | 第19-20页 |
2.1.1 样品采集与前处理 | 第19-20页 |
2.1.2 样品制备 | 第20页 |
2.2 实验平台 | 第20-21页 |
2.3 实验仪器介绍 | 第21-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飞灰样品的物性表征 | 第24-42页 |
3.1 原煤的物性分析 | 第24-25页 |
3.2 飞灰的表征 | 第25-32页 |
3.2.1 飞灰原样的成分分析 | 第25页 |
3.2.2 飞灰的未燃尽炭分析 | 第25-26页 |
3.2.3 飞灰原样的孔容孔径分析 | 第26-27页 |
3.2.4 飞灰的扫描电镜微观分析 | 第27-32页 |
3.3 飞灰样品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32-36页 |
3.4 改性飞灰Br负载量计算 | 第36-40页 |
3.4.1 TG失重差值法简单计算HBr负载量 | 第36-39页 |
3.4.2 离子色谱(IC)法分析飞灰中Br的负载量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飞灰吸附汞性能评价与机理研究 | 第42-54页 |
4.1 改性前后飞灰吸附性能 | 第42-45页 |
4.1.1 飞灰原样Hg~0吸附性能 | 第42-43页 |
4.1.2 改性飞灰Hg~0吸附性能 | 第43-45页 |
4.2 标准汞化合物的释放曲线研究 | 第45-46页 |
4.3 原样飞灰中汞形态的研究 | 第46-48页 |
4.4 改性飞灰中汞形态的分析 | 第48-49页 |
4.5 改性飞灰所吸附的汞的形态分析 | 第49-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7页 |
5.1 本文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5.2 本文创新点 | 第55页 |
5.3 进一步工作及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