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力学论文--流体力学论文--粘性流体力学论文--渗流论文

高温及三维应力下油页岩细观特征及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摘要第3-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8页
    1.1 概述第15页
    1.2 论文研究背景第15-18页
        1.2.1 油页岩资源概况第15-16页
        1.2.2 油页岩开发背景第16-18页
    1.3 国内外油页岩原位开发现状第18-21页
        1.3.1 国外油页岩原位开发技术现状第18-20页
        1.3.2 国内油页岩原位开发技术现状第20-21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5页
        1.4.1 油页岩热解特性及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现状第21-24页
        1.4.2 温度对岩石孔隙结构影响研究现状第24-25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5-28页
第二章 不同温度作用下油页岩热解特征及孔隙率的精细表征第28-56页
    2.1 引言第28-29页
    2.2 试验概况第29-33页
        2.2.1 显微CT试验第29-31页
        2.2.2 压汞试验第31-33页
    2.3 油页岩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解特性第33-38页
        2.3.1 大庆油页岩的热解失重规律第33-34页
        2.3.2 基于CT图像的大庆油页岩热解特征第34-37页
        2.3.3 抚顺油页岩的热解失重规律第37-38页
    2.4 CT法测得的油页岩内部孔隙连通性分析第38-48页
        2.4.1 CT法测得的大庆油页岩内部孔隙连通性第38-45页
        2.4.2 CT法测得的抚顺油页岩内部孔隙连通性第45-48页
    2.5 压汞法测得的油页岩内部孔隙连通性分析第48-52页
        2.5.1 压汞法测得的油页岩内部孔隙结构类型第48-51页
        2.5.2 压汞法测得的孔隙率第51-52页
    2.6 油页岩内部孔隙结构精细表征第52-54页
    2.7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三章 油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其随温度的演化规律第56-86页
    3.1 引言第56页
    3.2 高温作用下油页岩孔隙结构特征第56-63页
        3.2.1 孔隙总体积随压力的变化第58页
        3.2.2 孔隙率随温度的变化第58-60页
        3.2.3 孔隙尺寸随温度的变化第60-63页
    3.3 油页岩内部有效孔隙特征第63-70页
        3.3.1 接触角滞后效应修正第65-66页
        3.3.2 有效孔隙表征第66-70页
    3.4 高温及三维应力作用下油页岩内部孔隙特征第70-75页
        3.4.1 孔隙总体积随压力的变化第70页
        3.4.2 孔隙率随温度的变化第70-73页
        3.4.3 孔隙尺寸随温度的变化第73-75页
    3.5 油页岩内部孔隙结构分形特征第75-80页
        3.5.1 分形理论及分形模型的建立第75-76页
        3.5.2 油页岩孔隙体积分形维数第76-80页
    3.6 温度作用下油页岩细观渗透特性研究第80-83页
        3.6.1 油页岩渗透率与孔隙结构相关性第80-81页
        3.6.2 基于压汞法分析的油页岩试样渗透率随温度的变化第81-83页
    3.7 本章小结第83-86页
第四章 高温及三维应力作用下油页岩渗透规律试验研究第86-104页
    4.1 引言第86页
    4.2 试验概况第86-89页
        4.2.1 试验系统第86-88页
        4.2.2 试验样品第88页
        4.2.3 试验方法及步骤第88-89页
    4.3 高温及三维应力作用下油页岩渗透特征第89-99页
        4.3.1 渗透率的计算理论第89页
        4.3.2 渗透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第89-96页
        4.3.3 渗透率随孔隙压力的变化规律第96-99页
    4.4 三维应力作用下油页岩随温度的变形特征第99-102页
        4.4.1 1第99-100页
        4.4.2 2第100-101页
        4.4.3 讨论第101-102页
    4.5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第五章 温度对油页岩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第104-123页
    5.1 引言第104页
    5.2 试验概况第104-106页
        5.2.1 试验系统第104-105页
        5.2.2 试验样品第105页
        5.2.3 试验方法第105-106页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06-121页
        5.3.1 不同温度作用下油页岩样品的强度特征第106-108页
        5.3.2 不同温度作用下油页岩样品的应力-应变曲线第108-117页
        5.3.3 不同温度作用下油页岩样品的弹性模量变化特征第117-119页
        5.3.4 不同温度作用下油页岩样品的泊松比变化特征第119-120页
        5.3.5 不同温度作用下油页岩样品的破坏特征第120-121页
    5.4 本章小结第121-12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23-127页
    6.1 主要结论第123-125页
    6.2 研究展望第125-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2-143页
创新点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典型海域浮游植物对磷的响应及营养盐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算法的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