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场矿井透地通信系统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透地通信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透地通信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3-15页 |
第2章 电流场透地通信系统原理 | 第15-27页 |
2.1 传导电流场透地通信原理 | 第15-18页 |
2.2 电偶极子天线及接地阻抗 | 第18-21页 |
2.2.1 水平电偶极子天线 | 第18-20页 |
2.2.2 电偶极子天线接地阻抗 | 第20-21页 |
2.3 数字通信系统的解调 | 第21-24页 |
2.3.1 非相干解调 | 第22-23页 |
2.3.2 相干解调 | 第23-24页 |
2.4 信道编码 | 第24-26页 |
2.4.1 卷积码的编码 | 第24-25页 |
2.4.2 卷积码的译码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透地通信接收机的硬件设计 | 第27-60页 |
3.1 接收系统硬件整体设计 | 第27页 |
3.2 数字处理系统设计 | 第27-34页 |
3.2.1 电源系统 | 第28-30页 |
3.2.2 FPGA及外围配置电路 | 第30-31页 |
3.2.3 语音压缩编解码模块 | 第31-32页 |
3.2.4 AD/DA电路设计 | 第32-34页 |
3.2.5 SDRAM相FLASH电路 | 第34页 |
3.3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 第34-47页 |
3.3.1 前置低噪声放大电路设计 | 第35-40页 |
3.3.2 滤波器电路设计 | 第40-44页 |
3.3.3 二级放大电路及三级放大电路 | 第44页 |
3.3.4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 第44-46页 |
3.3.5 低通滤波器电路 | 第46页 |
3.3.6 隔离电路 | 第46-47页 |
3.4 系统电源电路设计 | 第47-50页 |
3.4.1 开关电源模块 | 第47页 |
3.4.2 线性电源模块 | 第47-50页 |
3.5 数字处理系统PCB仿真 | 第50-59页 |
3.5.1 特征阻抗和阻抗匹配 | 第51-53页 |
3.5.2 基于Hyperlynx软件的SI仿真 | 第53-5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接收机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60-70页 |
4.1 接收机软件各模块设计 | 第61-69页 |
4.1.1 串口通信模块 | 第61-62页 |
4.1.2 AMBE语音模块 | 第62-64页 |
4.1.3 Viterbi译码器模块 | 第64-66页 |
4.1.4 π/4-DQPSK解调模块 | 第66-69页 |
4.2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测试、外场试验及结论 | 第70-78页 |
5.1 实验室测试 | 第70-75页 |
5.1.1 电源模块测试 | 第70-71页 |
5.1.2 小信号调理模块测试 | 第71-74页 |
5.1.3 数字解调系统测试 | 第74-75页 |
5.1.4 接收机整机测试 | 第75页 |
5.2 外场测试 | 第75-7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