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9-11页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网络游戏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网络游戏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6-21页 |
1.3.1 虚拟民族志 | 第17-18页 |
1.3.2 操作及伦理 | 第18-19页 |
1.3.3 研究类目 | 第19页 |
1.3.4 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19-21页 |
第2章 出走与回归——游戏社群的形成 | 第21-37页 |
2.1 《阴阳师》游戏社群的形成 | 第21-25页 |
2.1.1 《阴阳师》游戏社群的聚集与出走 | 第22-24页 |
2.1.2 《阴阳师》游戏社群的回归与沉淀 | 第24-25页 |
2.2 《阴阳师》游戏社群的形成动因 | 第25-29页 |
2.2.1 游戏环境: 《阴阳师》游戏社群形成的趋势性因素 | 第26-27页 |
2.2.2 玩家诉求: 《阴阳师》游戏社群形成的驱动型因素 | 第27-29页 |
2.3 《阴阳师》游戏社群中群体传播的发展与特点 | 第29-37页 |
2.3.1 聚合阶段——游戏为中心的弱关系连接 | 第30-31页 |
2.3.2 出走阶段——意见冲突凸显价值观的分离 | 第31-33页 |
2.3.3 回归阶段——价值观认同下的再聚合 | 第33-37页 |
第3章 《阴阳师》游戏社群传播分析 | 第37-57页 |
3.1 《阴阳师》游戏社群中群体传播的内容特点 | 第37-42页 |
3.1.1 符号原意与引申义的使用 | 第38-40页 |
3.1.2 传播形式碎片化 | 第40-42页 |
3.2 群组交往内容宏观分析 | 第42-43页 |
3.2.1 交往记录整体情感反映 | 第42-43页 |
3.2.2 交往记录词频分析 | 第43页 |
3.3 群组交往内容微观分析 | 第43-57页 |
3.3.1 主题讨论类 | 第44-47页 |
3.3.2 经验分享类 | 第47-49页 |
3.3.3 求助答疑类 | 第49-53页 |
3.3.4 休闲娱乐类 | 第53-57页 |
第4章 游戏社群及群功能的分化与重组 | 第57-67页 |
4.1 游戏社群的发展与分化 | 第57-59页 |
4.1.1 网易阴阳师官方3群的发展历程 | 第57-58页 |
4.1.2 网易阴阳师官方3群的分化 | 第58-59页 |
4.2 游戏社群的功能分化与重组 | 第59-67页 |
4.2.1 低度参与者——信息支持功能显著 | 第60-62页 |
4.2.2 高度参与者——情感与归属功能为主 | 第62-67页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附录1 深度访谈对象的相关资料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