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本论文提出的背景 | 第10-12页 |
1.2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的相关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国外构架强度分析的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构架强度分析的现状 | 第14-16页 |
1.4 本次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转向架构架的分析及试验载荷计算 | 第17-32页 |
2.1 载荷的定义 | 第17页 |
2.2 机车基本参数 | 第17-19页 |
2.3 试验载荷的计算 | 第19-32页 |
2.3.1 超常载荷 | 第19-21页 |
2.3.2 主要运营载荷 | 第21-24页 |
2.3.3 特殊载荷 | 第24-27页 |
2.3.4 疲劳试验载荷 | 第27-32页 |
第三章 基于试验标准的工况分析 | 第32-38页 |
3.1 超常载荷工况 | 第32-33页 |
3.2 主要运用载荷工况 | 第33-34页 |
3.3 特殊载荷工况 | 第34-35页 |
3.4 疲劳工况 | 第35-38页 |
第四章 构架强度分析 | 第38-64页 |
4.1 理论概述 | 第38-43页 |
4.1.1 有限元基础理论 | 第38-39页 |
4.1.2 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4.1.3 疲劳理论 | 第40-43页 |
4.1.3.1 疲劳的定义 | 第40页 |
4.1.3.2 名义应力法 | 第40-41页 |
4.1.3.3 基于修正的Goodmam图的判断方法 | 第41-43页 |
4.2 分析参数说明 | 第43-44页 |
4.2.1 分析用各项参数 | 第43-44页 |
4.2.2 材料说明 | 第44页 |
4.3 有限元分析前处理 | 第44页 |
4.4 各工况有限元分析 | 第44-62页 |
4.4.1 超常静载荷工况 | 第44-47页 |
4.4.2 主要运营载荷工况 | 第47-49页 |
4.4.3 特殊运营载荷工况 | 第49-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构架强度试验 | 第64-78页 |
5.1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 第64页 |
5.2 新型车构架强度试验 | 第64-75页 |
5.2.1 静强度试验 | 第64-72页 |
5.2.2 静载荷试验结论 | 第72-74页 |
5.2.3 疲劳试验 | 第74-75页 |
5.2.4 疲劳试验结论 | 第75页 |
5.3 对比分析 | 第75-77页 |
5.3.1 新型车构架强度分析结果与原型车的对比 | 第75页 |
5.3.2 新型车构架强度分析结果与原型车的对比 | 第75-76页 |
5.3.3 对比分析结论 | 第76-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8-81页 |
6.1 总结 | 第78-79页 |
6.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