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

何文秀故事演变研究

中文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20页
    第一节 选题意义第8-9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9-11页
    第三节 何文秀故事的文献情况第11-20页
第一章 明代的何文秀故事第20-30页
    第一节 何文秀故事的源头第20-25页
        一、《何文秀玉钗记》的创作时间第20-22页
        二、《何文秀玉钗记》对何文秀故事演变的影响第22-25页
    第二节 何文秀故事的产生背景第25-28页
        一、《何文秀玉钗记》的时代背景第25-27页
        二、两部《何文秀玉钗记》的不同倾向第27-28页
    第三节 何文秀故事的雅俗分流第28-30页
第二章 清代前期的何文秀故事第30-43页
    第一节 何文秀故事的主体内容第30-36页
        一、人物设置基本确立第30-33页
        二、故事情节基本一致第33-34页
        三、传播途径逐渐多样第34-36页
    第二节 何文秀故事的基本特征第36-43页
        一、塑造道德完人第37-39页
        二、突出悲剧色彩第39-41页
        三、表现多重主题第41-43页
第三章 清代后期的何文秀故事第43-52页
    第一节 何文秀形象的变异第43-46页
    第二节 女性形象大放异彩第46-49页
    第三节 惩恶扬善主题突出第49-52页
第四章 民国时期的何文秀故事第52-60页
    第一节 艳情描写增多第52-54页
    第二节 官民矛盾加剧第54-56页
    第三节 丑恶人性突出第56-60页
第五章 何文秀故事的当代传播第60-68页
    第一节 何文秀折子戏的流行第60-61页
    第二节 与传统故事的融合第61-64页
        一、“才子佳人”模式的套用第61-62页
        二、“失印复归”模式的吻合第62-63页
        三、“西厢”故事素材的移植第63-64页
    第三节 地域特征的明显第64-68页
        一、方言俚语的使用第65-66页
        二、风俗习惯的描写第66-67页
        三、地理环境的描述第67-68页
第六章 何文秀故事演变轨辙第68-73页
    第一节 人物形象的立体化第68-70页
    第二节 故事情节的丰富化第70-72页
    第三节 劝善主题的一致性第72-73页
结语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1页
致谢第81-8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张炎的山水景观题咏词
下一篇:王世贞隐逸题材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