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网络演算的研究背景及发展 | 第10-11页 |
1.2 确定性以太网的研究背景及发展 | 第11-13页 |
1.3 基于网络演算的确定性以太网的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2.1 网络演算 | 第15-18页 |
2.1.1 理论概述 | 第15-16页 |
2.1.2 网络演算基本概念 | 第16-18页 |
2.2 确定性以太网 | 第18-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建立确定性以太网通信模型 | 第22-35页 |
3.1 OPNET简介 | 第22页 |
3.2 使用OPNET建立仿真模型 | 第22-34页 |
3.2.1 数据模型 | 第22-25页 |
3.2.2 节点模型 | 第25-27页 |
3.2.3 进程模型 | 第27-31页 |
3.2.4 网络模型 | 第31-32页 |
3.2.5 端到端时延 | 第32-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网络演算模型与通信模型相结合 | 第35-58页 |
4.1 简单星型结构 | 第35-41页 |
4.1.1 建立简单星型结构的网络演算模型 | 第35-38页 |
4.1.2 简单星型结构的仿真设置 | 第38-39页 |
4.1.3 确定性以太网网络演算模型与简单星型结构结合 | 第39-41页 |
4.2 级联结构 | 第41-49页 |
4.2.1 建立级联结构的网络演算模型 | 第41-45页 |
4.2.2 级联结构的仿真设置 | 第45-46页 |
4.2.3 确定性以太网网络演算模型与级联结构结合 | 第46-49页 |
4.3 双通道级联结构 | 第49-57页 |
4.3.1 建立双通道级联结构的网络演算模型 | 第49-52页 |
4.3.2 双通道级联结构的仿真设置 | 第52-56页 |
4.3.3 确定性以太网网络演算模型与双通道级联结构结合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对比分析 | 第58-77页 |
5.1 简单星型结构的结果分析 | 第58-63页 |
5.2 级联结构的结果分析 | 第63-68页 |
5.3 双通道级联结构的结果分析 | 第68-76页 |
5.3.1 无故障通信 | 第68-73页 |
5.3.2 有故障通信 | 第73-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7-79页 |
6.1 总结 | 第77页 |
6.2 展望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硕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