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脂肪族醇(醇、羟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论文--脂肪族醇论文

表达纤维素酶的酿酒酵母构建及其发酵纤维素产醇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6页
    1.1 纤维素乙醇第9-12页
        1.1.1 木质纤维素第9-11页
        1.1.2 木质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第11-12页
    1.2 纤维素酶简介第12-14页
        1.2.1 内切葡聚糖酶第13页
        1.2.2 外切葡聚糖酶第13-14页
        1.2.3 β-葡萄糖苷酶第14页
        1.2.4 纤维素酶来源第14页
    1.3 酿酒酵母第14-22页
        1.3.1 酿酒酵母简介第14-15页
        1.3.2 酿酒酵母遗传转化第15-19页
        1.3.3 酿酒酵母交配型第19-20页
        1.3.4 酿酒酵母有性重组第20-21页
        1.3.5 酿酒酵母多倍体和非整倍性菌株第21-22页
    1.4 纤维素酶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影响因素第22-23页
    1.5 纤维素酶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研究进展第23-25页
    1.6 本课题已有工作基础、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第25-26页
        1.6.1 已有工作基础第25页
        1.6.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5页
        1.6.3 研究内容第25-26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6-43页
    2.1 实验材料第26-33页
        2.1.1 质粒、菌株与引物第26-29页
        2.1.2 主要试剂第29页
        2.1.3 主要仪器设备第29-30页
        2.1.4 培养基第30-32页
        2.1.5 主要溶液第32-33页
    2.2 实验方法第33-43页
        2.2.1 大肠杆菌质粒的提取第33-34页
        2.2.2 酿酒酵母染色体 DNA 的快速分离提取第34页
        2.2.3 DNA 的限制酶消化第34-35页
        2.2.4 核酸的乙醇沉淀纯化第35页
        2.2.5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35页
        2.2.6 酿酒酵母的转化第35-36页
        2.2.7 采用 PCR 法验证酿酒酵母交配型第36-37页
        2.2.8 酿酒酵母菌株高效产孢第37页
        2.2.9 孢子纯化方法第37页
        2.2.10 酿酒酵母倍性测定第37页
        2.2.11 酿酒酵母菌株世代时间(G)测定第37-38页
        2.2.12 酶活测定第38-40页
        2.2.13 玉米芯预处理第40页
        2.2.14 玉米芯/酸碱预处理玉米芯组分测定第40-41页
        2.2.15 菌株的评价第41页
        2.2.16 HPLC 测定发酵液中各组分第41-43页
第三章 棘孢曲霉 BGL1 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研究第43-60页
    3.1 酿酒酵母倍性和交配型对外源基因表达、菌株生长及产醇性能的影响第43-56页
        3.1.1 酿酒酵母 1N~4N 整倍性菌株的构建第43-51页
        3.1.2 倍性及交配型对 BGL 酶活的影响第51-52页
        3.1.3 倍性及交配型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第52-54页
        3.1.4 倍性及交配型对菌株发酵产醇性能的影响第54-56页
    3.2 酿酒酵母减数分裂所产孢子菌株的纤维素酶活性及生长和稳定性的考察第56-58页
    3.3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58-60页
        3.3.1 小结第58-59页
        3.3.2 讨论第59-60页
第四章 表达三类纤维素酶基因的酿酒酵母菌株构建及发酵评价第60-77页
    4.1 δ-整合策略构建酿酒酵母单倍体 CBP 菌株及其评价第60-70页
        4.1.1 菌株 LY-1 的构建第61-62页
        4.1.2 菌株 LY-2 的构建第62-63页
        4.1.3 菌株 LY-3 的构建第63-64页
        4.1.4 菌株 LY-4 的构建第64-65页
        4.1.5 菌株 LY-1~LY-4 的产醇和酶活分析第65-67页
        4.1.6 菌株 LY-3 利用纤维素发酵产醇条件初步优化第67-70页
    4.2 杂交菌株的构建及评价第70-74页
        4.2.1 菌株 LY-3 的构建第71-73页
        4.2.2 菌株 LY-3 与 W3 杂交构建二倍体菌株第73页
        4.2.3 杂交菌株评价第73-74页
    4.3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74-77页
        4.3.1 小结第74-75页
        4.3.2 讨论第75-7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5.1 结论第77-78页
    5.2 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氢氧化钙羰基化合成甲酸钙工艺条件优化及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环醚改性聚酯两亲性共聚物/透明质酸复合温敏凝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