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目录 | 第6-7页 |
表目录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8-9页 |
摘要 | 第9-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6-2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2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2.1 抑郁症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 第18-19页 |
2.2 心理资本干预(PCI)对抑郁症患者的作用研究 | 第19页 |
3 创新性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抑郁症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 第20-49页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20-27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20-26页 |
1.3 伦理学问题 | 第26-27页 |
2 研究结果 | 第27-42页 |
2.1 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在抑郁症人群中的适用性 | 第27-32页 |
2.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描述统计结果 | 第32-33页 |
2.3 研究对象心理测查结果比较 | 第33-37页 |
2.4 心理资本、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 | 第37-42页 |
3 讨论 | 第42-49页 |
3.1 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在抑郁症人群中的适用性 | 第42-43页 |
3.2 抑郁症患者心理测评结果分析 | 第43-49页 |
第三章 心理资本干预(PCI)对抑郁症患者的作用研究 | 第49-72页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49-56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49-50页 |
1.2 研究设计 | 第50页 |
1.3 伦理研究 | 第50-51页 |
1.4 干预材料和工具 | 第51页 |
1.5 心理资本干预实施方法 | 第51-55页 |
1.6 心理资本干预实施过程 | 第55页 |
1.7 质量控制 | 第55-56页 |
1.8 统计学方法 | 第56页 |
2 研究结果 | 第56-67页 |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描述统计结果 | 第56-57页 |
2.2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衡性比较 | 第57-58页 |
2.3 两组被试干预前后心理资本得分比较 | 第58页 |
2.4 两组被试干预前后社会支持得分比较 | 第58页 |
2.5 两组被试干预前后应对方式得分比较 | 第58-59页 |
2.6 两组被试干预前后抑郁得分比较 | 第59-63页 |
2.7 心理资本干预对抑郁、心理资本、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效果 | 第63-67页 |
3 讨论 | 第67-72页 |
3.1 心理资本干预效果分析 | 第67-70页 |
3.2 心理资本干预对抑郁、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影响的效果分析 | 第70-72页 |
第四章 结论、局限及展望 | 第72-73页 |
综述 | 第7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4页 |
附录 | 第104-117页 |
附录1 一般个人情况调查表 | 第104-105页 |
附录2 抑郁自评量表(SDS) | 第105-106页 |
附录3 心理资本问卷(PPQ) | 第106-108页 |
附录4 应对方式问卷(CSQ) | 第108-112页 |
附录5 社会支持量表(SSRS) | 第112-114页 |
附录6 PCI干预方案 | 第114-116页 |
附录7 PCI干预模型 | 第116-11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121页 |
个人简介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