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33页 |
一、西医学对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1. 卵巢癌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研究 | 第16页 |
2. 卵巢癌的西医治疗 | 第16-18页 |
3. 卵巢癌的复发和转移的相关因素 | 第18-21页 |
二、中医学对卵巢癌的研究进展及对血管生成的研究 | 第21-24页 |
1. 中医学对卵巢癌概念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1-22页 |
2. 中医学对卵巢癌的现代医学治疗 | 第22-24页 |
三、 卵巢癌微环境的研究 | 第24-31页 |
1. 肿瘤微环境学说的提出 | 第24-25页 |
2. 中医药在卵巢癌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3. 卵巢癌侵袭转移微环境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27-31页 |
四、理冲生髓饮在治疗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 第31-33页 |
实验研究 | 第33-65页 |
实验一 理冲生髓饮有效组分对卵巢癌侵袭转移微环境的影响 | 第33-5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3-35页 |
1.1 药物与试剂 | 第33页 |
1.2 仪器与设备 | 第33-34页 |
1.3 实验药物 | 第34页 |
1.4 实验动物 | 第34-3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5-40页 |
2.1 构建卵巢癌SKOV3荷瘤鼠模型 | 第35页 |
2.2 给药方法及取材 | 第35-36页 |
2.3 石蜡切片肿瘤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 | 第36页 |
2.4免疫组化法检测瘤体中7£6「、1?1^9、丨1_-1、忖1「-1蛋白的表达 | 第36-37页 |
2.5 RT-PCR检测瘤体中TNF-a、IL-ip的mRNA表达 | 第37-39页 |
2.6 Wesrern Blot 法检测 Takl、p-Takl、IKKa、p-IKKct、IKBa、MMP9、TNFa、IL1P的蛋白表达 | 第39-40页 |
3. 统计分析 | 第40-42页 |
实验结果 | 第42-51页 |
1 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成功率分析 | 第42页 |
2 理冲生髓饮有效组分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 | 第42页 |
3 卵巢癌细胞移植瘤的病理学特征 | 第42-43页 |
4 免疫组化法检测瘤体中VEGF、MMP9、IL-1、HIF-1蛋白的表达 | 第43-47页 |
5 RT-PCR检测TNF-α、IL-1β基因的mRNA的表达 | 第47-48页 |
6. 理冲生髓饮有效组分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的Tak1、p-tak1、IKKα、p-IKKα、IKBα、MMP9、TNFα、IL1β的蛋白影响 | 第48-51页 |
实验二 理冲生髓饮有效组分药物血清对卵巢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 | 第51-6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1-52页 |
1.1 药物与试剂 | 第51页 |
1.2 仪器与设备 | 第51页 |
1.3 实验细胞 | 第51-52页 |
1.4 实验动物 | 第5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2-57页 |
2.1 含药血清的制备 | 第52页 |
2.2 SKOV-3细胞培养 | 第52-53页 |
2.3 理冲生髓饮有效组分药物血清观察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情况 | 第53-54页 |
2.4 MTT法检测理冲生髓饮有效组分含药血清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 第54-55页 |
2.5 划痕实验(迁移实验) | 第55页 |
2.6 Transwell细胞侵袭、转移试验 | 第55-56页 |
2.7 ELISA法检测人卵巢癌细胞上清液中VEGF、MMP-9、IL-6、IL-1、TNF-α的浓度 | 第56-57页 |
3. 统计分析 | 第57-58页 |
实验结果 | 第58-65页 |
1 卵巢癌细胞SKOV3的培养 | 第58页 |
2 理冲生髓饮有效组分药物血清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 | 第58-60页 |
3 MTT法检测理冲生髓饮有效组分含药血清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 第60-61页 |
4 理冲生髓饮有效组分对卵巢癌细胞SKOV3的迁移和侵袭作用 | 第61-63页 |
5 Elisa法细胞上清液中VEGF、MMP-9、IL-6、IL-1、TNF-α的浓度 | 第63-65页 |
讨论 | 第65-82页 |
一、卵巢癌微环境相关因子和侵袭转移的关系 | 第65-67页 |
二、理冲生髓饮有效组分对卵巢癌侵袭转移微环境相关因子的作用 | 第67-73页 |
三、理冲生髓饮有效组分对卵巢癌转移能力的影响 | 第73-76页 |
四、理冲生髓饮有效组分的中医理论基础和实验研究依据 | 第76-80页 |
五、不足和展望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9页 |
附录 | 第99-103页 |
个人简历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