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17-27页 |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2.1.1 房地产价格形成因素 | 第17-21页 |
2.1.2 房地产价格形成机理 | 第21-22页 |
2.1.3 文献述评 | 第22-2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2.1 生产价格理论 | 第23页 |
2.2.2 供求均衡理论 | 第23-25页 |
2.2.3 边际效用理论 | 第25页 |
2.2.4 特征价格理论 | 第25-27页 |
3 我国商品住宅市场的发展 | 第27-36页 |
3.1 房地产市场发展阶段 | 第27-29页 |
3.1.1 房地产市场前期探索(1978-1997) | 第27-28页 |
3.1.2 福利分房全面终结,住房货币化开始(1998-2003) | 第28页 |
3.1.3 房地产发展的黄金阶段(2004-2017) | 第28-29页 |
3.1.4 产业转型及长效机制探索(2018-至今) | 第29页 |
3.2 住宅地产销售状况 | 第29-36页 |
3.2.1 商品住宅销售面积 | 第29-30页 |
3.2.2 商品住宅销售额 | 第30-31页 |
3.2.3 商品住宅价格 | 第31-34页 |
3.2.4 土地市场规模 | 第34-36页 |
4 商品住宅价格长期形成的理论分析 | 第36-42页 |
4.1 商品住宅价格长期形成因素 | 第36-40页 |
4.1.1 需求层面 | 第36-37页 |
4.1.2 供给层面 | 第37-38页 |
4.1.3 金融层面 | 第38-40页 |
4.2 商品住宅价格长期形成机理的理论框架 | 第40-42页 |
5 商品住宅价格长期形成机理静态实证分析 | 第42-55页 |
5.1 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 第42-45页 |
5.1.1 变量选择 | 第42-44页 |
5.1.2 数据说明 | 第44-45页 |
5.2 模型构建 | 第45页 |
5.3 模型估计 | 第45-52页 |
5.3.1 描述性统计 | 第45-46页 |
5.3.2 相关性分析 | 第46-47页 |
5.3.3 逐步回归估计 | 第47-49页 |
5.3.4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5.4 城市对比分析 | 第52-55页 |
6 商品住宅价格长期形成机理动态实证分析 | 第55-69页 |
6.1 模型选择与构建 | 第55-57页 |
6.1.1 模型选择 | 第55-56页 |
6.1.2 模型构建 | 第56-57页 |
6.2 模型预检验 | 第57-60页 |
6.2.1 平稳性检验 | 第57-58页 |
6.2.2 协整检验 | 第58-59页 |
6.2.3 Granger因果检验 | 第59-60页 |
6.3 模型估计 | 第60-69页 |
6.3.1 GMM估计 | 第60-61页 |
6.3.2 脉冲响应 | 第61-66页 |
6.3.3 方差分解 | 第66-69页 |
7 结论及展望 | 第69-72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9-70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70-71页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