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发电厂论文--核电厂(核电站)论文

红沿河核电站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4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关于核电站质量管理的国内外理论研究状况第11-24页
        1.2.1 国内研究状况第11-15页
        1.2.2 国外研究状况第15-24页
第2章 核电站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理论依据第24-40页
    2.1 核电站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第24-25页
    2.2 核电站质量管理的理论依据第25-40页
        2.2.1 核电站安全事故预防的纵深防御管理理念第25-26页
        2.2.2 HAF003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第26-30页
        2.2.3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第30-35页
        2.2.4 ISO质量管理体系与核电工程质保体系第35-40页
第3章 红沿河核电站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特性与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第40-48页
    3.1 红沿河核电站工程概况第40-41页
    3.2 红沿河核电站工程质量管理特性分析第41-43页
        3.2.1 核安全部门的要求第41页
        3.2.2 业主的附加要求第41页
        3.2.3 分阶段的要求第41-42页
        3.2.4 核安全质量保证法规和通用质量管理标准第42-43页
        3.2.5 质量文化和核安全文化第43页
    3.3 影响核电站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分析第43-48页
        3.3.1 人的因素第44-45页
        3.3.2 机械设备的因素第45页
        3.3.3 工程材料的因素第45-46页
        3.3.4 方法的因素第46页
        3.3.5 环境条件的因素第46-48页
第4章 核电站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8-64页
    4.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问题第48-50页
    4.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第50-52页
    4.3 施工过程所形成的产品的质量管理问题第52-54页
    4.4 按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统计分析第54-60页
    4.5 按工作类别统计分析第60-64页
第5章 红沿河核电站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对策建议第64-83页
    5.1 核电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第64-66页
    5.2 建立完善的质量目标体系并加以推广第66-68页
        5.2.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第66-67页
        5.2.2 推广质量目标体系第67-68页
    5.3 加强工程施工阶段全过程质量控制第68-76页
        5.3.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事前控制)第68-71页
        5.3.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事中控制)第71-73页
        5.3.3 施工过程后形的产品的质量控制(事后控制)第73-76页
    5.4 加强核电站质量验证及监督第76-77页
        5.4.1 多部门参与质量验证活动第76页
        5.4.2 改进质量保证监督的原则和策略第76-77页
    5.5 实施质量风险分析和控制第77页
    5.6 拓展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培训第77-78页
    5.7 开展标杆班组建设第78-81页
    5.8 优化绩效型质量保证与持续质量改进活动第81-83页
结论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绿道与城市公园使用者游憩特征对比研究--以北京市绿道及城市公园为例
下一篇:基于西门子PLC的高层供暖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