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的缘起 | 第11-12页 |
1.2 选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结构 | 第18-19页 |
1.5 研究的方法 | 第19-20页 |
2 钓鱼岛问题的历史由来 | 第20-30页 |
2.1 甲午战争前后日本与钓鱼岛的关系 | 第20-23页 |
2.1.1 甲午战争前日本与钓鱼岛的联系 | 第20-21页 |
2.1.2 1894年后日本与钓鱼岛的关系 | 第21-23页 |
2.2 二战前后日本与钓鱼岛的关系 | 第23-27页 |
2.2.1 二战前后有关钓鱼岛的法理文件 | 第23-25页 |
2.2.2 1966年-1972年美日政府对待钓鱼岛的立场 | 第25-27页 |
2.3 中日邦交与钓鱼岛问题的处理 | 第27-30页 |
2.3.1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 | 第27-28页 |
2.3.2 90年代以来日本对钓鱼岛的立场 | 第28-30页 |
3 日本国内对于钓鱼岛问题的研究 | 第30-42页 |
3.1 “中国领土论” | 第30-34页 |
3.1.1 历史方面 | 第30-33页 |
3.1.1.1 中国古代史籍的记载 | 第30-32页 |
3.1.1.2 日琉古代文书的记载 | 第32-33页 |
3.1.2 法理依据 | 第33-34页 |
3.2 “争议领土论” | 第34-35页 |
3.3 “日本领土论” | 第35-42页 |
3.3.1 历史上的论据 | 第35-37页 |
3.3.2 法理上的论据 | 第37-39页 |
3.3.3 中国的“默认” | 第39-42页 |
4 日本国内关于钓鱼岛问题的争论 | 第42-53页 |
4.1 日本学术界对于钓鱼岛问题的争论 | 第42-46页 |
4.1.1 日本学者间争论 | 第42-43页 |
4.1.2 “日本领土论”的学者在历史方面的反驳 | 第43-45页 |
4.1.3 钓鱼岛问题法理上的争议 | 第45-46页 |
4.2 日本社会对于钓鱼岛问题的关注 | 第46-50页 |
4.2.1 日本媒体对于钓鱼岛问题的报道 | 第46-48页 |
4.2.2 日本民众对于钓鱼岛问题的关注 | 第48-50页 |
4.3 日本政界对钓鱼岛问题的争议 | 第50-53页 |
5 三次争端中日本政府的对策的变化及分析 | 第53-62页 |
5.1 日本政府的应对对策的变化 | 第53-56页 |
5.1.1 第一次“渔船事件”日本政府对其解决政策 | 第53-54页 |
5.1.2 “登岛事件”中日本政府的处理对策 | 第54-55页 |
5.1.3 “撞船事件”日本政府的应对方式 | 第55-56页 |
5.2 日本政府应对方式转变的原因 | 第56-62页 |
5.2.1 国内因素的影响 | 第56-58页 |
5.2.1.1 国内政治经济格局 | 第56-57页 |
5.2.1.2 日本公众舆论的影响 | 第57-58页 |
5.2.2 国际因素的影响 | 第58-62页 |
5.2.2.1 国际大背景变化的影响 | 第58-59页 |
5.2.2.2 日美同盟关系的变化 | 第59-60页 |
5.2.2.3 中国的崛起带来的中日关系的变化 | 第60-62页 |
6 几点思考 | 第62-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作者简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