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1-24页 |
| 1 脲酶的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 1.1 脲酶简介 | 第11页 |
| 1.2 脲酶的结构特点 | 第11页 |
| 1.3 脲酶的活性中心 | 第11-13页 |
| 1.4 脲酶的危害 | 第13-14页 |
| 2 脲酶抑制剂的研究概况 | 第14-18页 |
| 2.1 脲酶抑制剂的种类 | 第14-16页 |
| 2.2 脲酶抑制剂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 第16页 |
| 2.3 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3 黄酮类化合物及野黄芩苷的研究概述 | 第18-23页 |
| 3.1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 3.2 野黄芩苷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 4 结语 | 第23-24页 |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4-49页 |
| 1 野黄芩苷与洋刀豆脲酶活性部位分子对接研究 | 第24-28页 |
| 1.1 运行软件及运行环境 | 第24页 |
| 1.2 分子对接方法 | 第24页 |
| 1.3 结果 | 第24-26页 |
| 1.4 讨论 | 第26-28页 |
| 2 野黄芩苷对洋刀豆脲酶活性抑制作用研究 | 第28-34页 |
| 2.1 野黄芩苷与洋刀豆脲酶的反应时间对脲酶活性的影响 | 第28-31页 |
| 2.2 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测定 | 第31-32页 |
| 2.3 讨论 | 第32-33页 |
| 2.4 小结 | 第33-34页 |
| 3 野黄芩苷抑制洋刀豆脲酶的动力学研究 | 第34-42页 |
| 3.1 刀豆脲酶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 第34-36页 |
| 3.2 反应进度曲线的测定 | 第36-41页 |
| 3.3 结论 | 第41-42页 |
| 4 野黄芩苷对洋刀豆脲酶抑制位点研究 | 第42-49页 |
| 4.1 洋刀豆脲酶的保护试验 | 第42-45页 |
| 4.2 野黄芩苷-巯基-洋刀豆脲酶的相互作用试验 | 第45-47页 |
| 4.3 洋刀豆脲酶的再活化试验 | 第47-48页 |
| 4.4 讨论 | 第48-49页 |
| 第三部分 结语 | 第49-51页 |
| 1 结论 | 第49页 |
| 2 问题与展望 | 第49-51页 |
| 2.1 野黄芩苷与不同来源脲酶之间的构效关系研究 | 第49-50页 |
| 2.2 野黄芩苷与脲酶源性疾病的体内外实验 | 第50页 |
| 2.3 黄酮类化合物构效关系和结构修饰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60页 |
| 附录 英文缩略语 | 第60-61页 |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