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1.1 中国柿种质资源现状 | 第12-18页 |
1.1.1 中国柿种质资源生产和利用现状 | 第12-13页 |
1.1.2 柿种质资源的分类现状 | 第13页 |
1.1.3 柿种质资源的品种鉴定和亲缘关系 | 第13-16页 |
1.1.4 柿种质资源的分子标记现状 | 第16-18页 |
1.2 分子标记的发展和分类 | 第18页 |
1.3 分子标记在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21页 |
1.3.1 品种鉴定与分类 | 第18-19页 |
1.3.2 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9-20页 |
1.3.3 系谱分析 | 第20页 |
1.3.4 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20-21页 |
1.3.5 基因标记 | 第21页 |
1.4 SCoT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32页 |
2.1 材料 | 第25-30页 |
2.1.1 供试植物材料 | 第25-29页 |
2.1.2 试剂和仪器 | 第29-30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30-32页 |
2.2.1 形态观察 | 第30页 |
2.2.2 DNA提取与纯化 | 第30页 |
2.2.3 PCR扩增 | 第30页 |
2.2.4 SCoT-PCR体系的正交优化设计 | 第30-31页 |
2.2.5 引物筛选和退火温度的确定 | 第31页 |
2.2.6 数据统计与处理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2-58页 |
3.1 柿种质资源形态观察结果 | 第32-43页 |
3.1.1 牛心柿和野柿 | 第39-40页 |
3.1.2 芽变品种 | 第40-42页 |
3.1.3 表型相似的品种 | 第42-43页 |
3.2 SCoT-PCR最优体系建立 | 第43-44页 |
3.2.1 正交试验设计 | 第43页 |
3.2.2 引物筛选及最适退火温度 | 第43-44页 |
3.3 SCoT标记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 第44-58页 |
3.3.1 牛心柿和野柿 | 第44-47页 |
3.3.2 芽变品种 | 第47-54页 |
3.3.3 表型相似的品种 | 第54-55页 |
3.3.4 杂交组合及其后代 | 第55-5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8-61页 |
4.1 柿属植物种质资源的SCoT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8页 |
4.2 柿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分析 | 第58-6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