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子化学成分研究及新型室内除甲醛装置的设计
附表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香椿子化学成分研究 | 第12-49页 |
附图 | 第12-13页 |
第一章 香椿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 第13-26页 |
1.1 香椿简介 | 第13-14页 |
1.2 香椿中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1 挥发性成分 | 第14页 |
1.2.2 非挥发性成分 | 第14-15页 |
1.3 香椿子简介 | 第15页 |
1.4 香椿子的化学成分 | 第15-18页 |
1.4.1 黄酮类化合物 | 第15页 |
1.4.2 萜类化合物 | 第15-16页 |
1.4.3 木质素化合物 | 第16页 |
1.4.4 芳香族化合物 | 第16页 |
1.4.5 挥发油成分 | 第16-17页 |
1.4.6 营养成分 | 第17-18页 |
1.5 香椿及香椿子的药理活性 | 第18-22页 |
1.5.1 抗癌作用 | 第18页 |
1.5.2 降血压作用 | 第18页 |
1.5.3 抗凝血作用 | 第18-19页 |
1.5.4 抗氧化作用 | 第19页 |
1.5.5 治疗子宫颈炎尿道炎 | 第19-20页 |
1.5.6 治疗急慢性中耳炎 | 第20页 |
1.5.7 香椿子对心脏保护作用 | 第20页 |
1.5.8 香椿子对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 第20页 |
1.5.9 降血糖作用 | 第20-21页 |
1.5.10 香椿子对机体纤溶系统的影响 | 第21页 |
1.5.11 抗菌作用 | 第21页 |
1.5.12 香椿叶杀虫作用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6页 |
第二章 香椿子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离 | 第26-31页 |
2.1 植物来源与鉴定 | 第26页 |
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6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2.4 具体提取与分离流程 | 第27-31页 |
第三章 香椿子化学成分鉴定 | 第31-44页 |
3.1 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31-38页 |
3.2 结构波普数据 | 第38-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图 | 第44-49页 |
第二部分 两种新型室内除甲醛仪的设计及实验效果 | 第49-66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49-55页 |
1.1 甲醛对健康的危害 | 第49页 |
1.1.1 刺激作用 | 第49页 |
1.1.2 致敏作用 | 第49页 |
1.1.3 致突变作用 | 第49页 |
1.1.4 致癌性 | 第49页 |
1.2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 第49-50页 |
1.2.1 急性毒性 | 第49-50页 |
1.2.2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表现 | 第50页 |
1.2.3 生殖毒性 | 第50页 |
1.3 代谢和降解方式 | 第50页 |
1.4 目前常见的室内除甲醛方法 | 第50-55页 |
1.4.1 通风法 | 第50页 |
1.4.2 甲醛清除剂或甲醛溶解酶 | 第50-51页 |
1.4.3 活性炭吸附 | 第51页 |
1.4.4 用水、醋、红茶泡水来去除甲醛 | 第51-52页 |
1.4.5 光触媒去除甲醛 | 第52页 |
1.4.6 橘子、菠萝等水果吸附甲醛 | 第52页 |
1.4.7 空气清新剂 | 第52页 |
1.4.8 植物吸收甲醛 | 第52-53页 |
1.4.9 食醋熏蒸 | 第53页 |
1.4.10 玛雅蓝除甲醛 | 第53页 |
1.4.11 空气净化器除甲醛 | 第53-55页 |
第二章 化学氧化法除甲醛仪的设计方法 | 第55-58页 |
2.1 设计原理 | 第55页 |
2.2 氧化剂的筛选 | 第55页 |
2.3 仪器整体结构设计 | 第55页 |
2.3.1 主要部件 | 第55页 |
2.4 实验装置图 | 第55-57页 |
2.5 模拟室内除甲醛实验 | 第57页 |
2.6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第三章 光触媒法除甲醛装置 | 第58-61页 |
3.1 传统光触媒催化法 | 第58页 |
3.2 实验设计思路 | 第58页 |
3.3 实验装置所需材料 | 第58-59页 |
3.4 实验装置图 | 第59-60页 |
3.5 模拟室内除甲醛 | 第60页 |
3.5.1 实验方法 | 第60页 |
3.5.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0页 |
3.6 综合应用与展望 | 第60-61页 |
第四章 总结 | 第61-63页 |
4.1 接触媒装置与高锰酸钾装置对比 | 第61页 |
4.2 新型综合除甲醛与除苯装置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