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的济南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content | 第6-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全球视野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国家尺度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3 区域或城市尺度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生态足迹理论介绍 | 第18-22页 |
2.1 生态足迹 | 第18-21页 |
2.1.1 生态足迹定义 | 第18页 |
2.1.2 生态足迹的假设 | 第18-19页 |
2.1.3 生物生产性面积 | 第19-20页 |
2.1.4 对模型的调整 | 第20-21页 |
2.2 生态足迹比较分析 | 第21-22页 |
2.2.1 生态承载力 | 第21页 |
2.2.3 生态赤字或盈余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济南市环境资源、经济概况介绍 | 第22-24页 |
3.1 济南市环境资源概况 | 第22页 |
3.1.1 济南地理位置及气候 | 第22页 |
3.1.2 济南的资源 | 第22页 |
3.2 济南社会经济状况 | 第22-24页 |
3.2.1 济南人口状况 | 第22-23页 |
3.2.2 济南经济状况 | 第23-24页 |
第四章 济南市2012年静态生态状况计算 | 第24-30页 |
4.1 生态足迹计算 | 第24-28页 |
4.1.1 追踪资源消耗和污染消纳 | 第24-25页 |
4.1.2 分账户产量调整 | 第25-27页 |
4.1.3 等量化处理 | 第27-28页 |
4.2 济南市2012年生态比较分析 | 第28-30页 |
4.2.1 生态承载力 | 第28-29页 |
4.2.2 生态盈余或赤字 | 第29-30页 |
第五章 数据分析 | 第30-41页 |
5.1 生态效率评价 | 第30-31页 |
5.1.1 万元GDP生态足迹 | 第30-31页 |
5.2 分账户生态足迹的考察 | 第31-34页 |
5.2.1 生物质资源账户 | 第31-32页 |
5.2.2 能源资源账户 | 第32-33页 |
5.2.3 总的生态足迹 | 第33-34页 |
5.3 生态足迹的跨时间序列分析 | 第34-41页 |
5.3.1 计量模型的设定 | 第34页 |
5.3.2 数据处理 | 第34-35页 |
5.3.3 回归结果 | 第35-41页 |
第六章 政策建议 | 第41-44页 |
6.1 做好农村规划,提高农业效率 | 第41页 |
6.2 提升工业生产水平 | 第41-42页 |
6.3 大力发展服务业 | 第42-4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7.1 结论 | 第44页 |
7.2 本文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44-46页 |
7.2.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44页 |
7.2.2 本文的不足 | 第44-45页 |
7.2.3 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表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