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厚板隔震结构 | 第12-15页 |
1.1.1 引言 | 第12-13页 |
1.1.2 隔震层厚板的受力特点 | 第13页 |
1.1.3 厚板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13-15页 |
1.2 基础隔震技术 | 第15-16页 |
1.2.1 简介 | 第15页 |
1.2.2 基础隔震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20页 |
1.4.1 本文的应力配筋方法 | 第16-18页 |
1.4.2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中厚板理论及厚板配筋方法 | 第20-34页 |
2.1 中厚板理论 | 第20-24页 |
2.2 非杆系结构 | 第24-25页 |
2.2.1 非杆件结构的定义 | 第24页 |
2.2.2 非杆系结构的配筋方法 | 第24-25页 |
2.3 按线性应力图形面积配筋 | 第25-28页 |
2.4 按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法配筋 | 第28-30页 |
2.4.1 混凝土本构关系 | 第28-29页 |
2.4.2 钢筋的本构关系 | 第29页 |
2.4.3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型 | 第29-30页 |
2.5 屈服准则 | 第30-34页 |
2.5.1 常用的两种屈服准则 | 第30-31页 |
2.5.2 ABAQUS中弹塑性材料的屈服准则 | 第31-34页 |
第三章 结构分析软件及模型的建立 | 第34-52页 |
3.1 有限元法理论及分析软件 | 第34-37页 |
3.1.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 第34页 |
3.1.2 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 | 第34-36页 |
3.1.3 ETABS简介 | 第36页 |
3.1.4 ABAQUS简介 | 第36页 |
3.1.5 两类大型分析软件的运用与比较 | 第36-37页 |
3.2 工程实例 | 第37-44页 |
3.2.1 工程概况 | 第37-39页 |
3.2.2 隔震支座 | 第39-41页 |
3.2.3 地震波的选择 | 第41-44页 |
3.3 模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反应分析结果 | 第44-52页 |
3.3.1 各地震波作用下底层剪力值及倾覆力矩的比较 | 第45-49页 |
3.3.2 整体模型隔震效果的研究 | 第49-52页 |
第四章 厚板的二次力学分析 | 第52-72页 |
4.1 厚板节点模型的截取 | 第52-53页 |
4.2 由ETABS提取构件内力 | 第53-66页 |
4.2.1 节点一内力截取 | 第54-58页 |
4.2.2 节点二内力截取 | 第58-61页 |
4.2.3 节点三内力截取 | 第61-63页 |
4.2.4 节点四内力截取 | 第63-66页 |
4.3 ABAQUS建立实体模型 | 第66-69页 |
4.3.1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 第66-67页 |
4.3.2 钢筋的本构关系 | 第67-68页 |
4.3.3 荷载施加及边界条件 | 第68-69页 |
4.4 带有柱帽与无柱帽节点实体模型的对比 | 第69-72页 |
第五章 软件分析得到的结果及厚板的配筋设计 | 第72-88页 |
5.1 按弹性应力图形配筋 | 第72-73页 |
5.1.1 按应力图形配筋要点 | 第72-73页 |
5.1.2 厚板的构造配筋 | 第73页 |
5.2 各节点应力图形显示 | 第73-88页 |
5.2.1 节点一控制截面示意图 | 第73-78页 |
5.2.2 节点二控制截面示意图 | 第78-81页 |
5.2.3 节点三控制截面示意图 | 第81-84页 |
5.2.4 节点四控制截面示意图 | 第84-88页 |
第六章 弹性与弹塑性分析结果的对比研究 | 第88-102页 |
6.1 节点一弹性分析与弹塑性分析结果 | 第88-90页 |
6.2 节点二弹性分析与弹塑性分析结果 | 第90-92页 |
6.3 节点三弹性分析与弹塑性分析结果 | 第92-94页 |
6.4 节点四弹性分析与弹塑性分析结果 | 第94-96页 |
6.5 裂缝宽度验算 | 第96-99页 |
6.6 各节点厚板的受力特点 | 第99-102页 |
6.6.1 节点一厚板受力特点 | 第99页 |
6.6.2 节点二厚板受力特点 | 第99-100页 |
6.6.3 节点三厚板受力特点 | 第100页 |
6.6.4 节点四厚板受力特点 | 第100-102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02-104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02-103页 |
7.2 本文的不足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