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18页 |
| 1.1 HPLC-ESI-Q-TOF/MS 技术介绍 | 第10-15页 |
| 1.1.1 电喷雾质谱技术革命 | 第10页 |
| 1.1.2 仪器介绍 | 第10-12页 |
| 1.1.3 液质联用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1.1.4 裂解规律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1.2 二甲氨基甲基二茂铁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 1.2.1 二茂铁类化合物的研究背景 | 第15页 |
| 1.2.2 二茂铁类化合物的应用 | 第15-16页 |
| 1.2.3 二茂铁类化合物的表征 | 第16页 |
| 1.3 替比培南酯的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 1.3.1 替比培南酯的研究背景 | 第16页 |
| 1.3.2 替比培南酯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ESI-HRMS 对热不稳定的二甲氨基甲基二茂铁类化合物的分析研究 | 第18-30页 |
| 2.1 引言 | 第18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18-20页 |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18-19页 |
| 2.2.2 色谱条件 | 第19页 |
| 2.2.3 质谱条件 | 第19页 |
| 2.2.4 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19-20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0-29页 |
| 2.3.1 重复性实验 | 第20页 |
| 2.3.2 N, N-二甲基氨基甲基二茂铁的质谱图解析 | 第20-21页 |
| 2.3.3 N, N-二甲基氨基甲基二茂铁 ESI-HRMS 分析条件研究 | 第21-2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替比培南酯及其有关物质的 HPLC-ESI-MS 研究 | 第30-48页 |
| 3.1 前言 | 第30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 3.2.1 试剂 | 第30-31页 |
| 3.2.2 仪器 | 第31页 |
| 3.2.3 样品制备 | 第31页 |
| 3.2.4 HPLC-UV 分析 | 第31-32页 |
| 3.2.5 HPLC-ESI-MS 分析 | 第32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7页 |
| 3.3.1 替比培南酯及其 7 种有关物质定性分析 | 第32-33页 |
| 3.3.2 替比培南酯及其有关物质的一级 HRMS 测定 | 第33-37页 |
| 3.3.3 替比培南酯及其有关物质的色谱表征 | 第37-4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替比培南酯及其有关物质的二级质谱研究 | 第48-72页 |
| 4.1 引言 | 第48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 4.2.1 仪器 | 第48页 |
| 4.2.2 液相条件 | 第48页 |
| 4.2.3 质谱分析条件 | 第48-49页 |
| 4.2.4 样品的制备 | 第49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9-70页 |
| 4.3.1 碰撞能的优化 | 第49页 |
| 4.3.2 替比培南酯及其有关物质 MS/MS 研究 | 第49-54页 |
| 4.3.3 替比培南酯及其有关物质的 MS/MS 图谱解析 | 第54-7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结论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 个人简历、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