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5-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0-22页 |
1 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 | 第10-16页 |
1.1 定义 | 第10页 |
1.2 流行病学 | 第10页 |
1.3 病因 | 第10-11页 |
1.4 病理机制 | 第11-12页 |
1.5 诊断标准(罗马Ⅲ标准) | 第12-13页 |
1.6 治疗 | 第13-16页 |
2 祖国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 | 第16-19页 |
2.1 病名 | 第16页 |
2.2 病因 | 第16-17页 |
2.3 病机 | 第17页 |
2.4 辨证分型 | 第17页 |
2.5 治疗 | 第17-18页 |
2.6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 | 第18页 |
2.7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 | 第18-19页 |
3 中西医结合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 | 第19-22页 |
3.1 中西医结合辨证研究 | 第19-20页 |
3.2 中西医结合施治研究 | 第20-22页 |
第二部分 肠康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 第22-26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1.1 一般资料 | 第22页 |
1.2 诊断及分型标准 | 第22页 |
1.3 中医标准 | 第22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22页 |
1.5 治疗方法 | 第22-23页 |
1.6 观察内容与方法 | 第23-24页 |
1.7 疗效标准 | 第24页 |
1.8 统计学方法 | 第24页 |
2 结果 | 第24-26页 |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疗效比较 | 第24-25页 |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 第25-26页 |
第三部分 肠康方对IBS模型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作用研究 | 第26-29页 |
1 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大鼠造模 | 第26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26页 |
1.2 动物造模 | 第26页 |
2 肠康方对IBS模型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作用研究 | 第26-27页 |
2.1 实验药物 | 第26-27页 |
2.2 动物分组与给药 | 第27页 |
2.3 观察指标与方法 | 第27页 |
2.4 判定标准 | 第27页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27页 |
3 结果 | 第27-29页 |
3.1 各组大鼠在不同压力刺激下的AWR阈值评分比较 | 第27-28页 |
3.2 各组大鼠在不同压力刺激下腹肌收缩次数的比较 | 第28-29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29-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附录一 | 第36-37页 |
附录二 | 第37-38页 |
附录三 | 第38-3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附件 | 第4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