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梧山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树状管网优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管网最优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内外管网优化布置的发展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外管网最优化设计的发展 | 第12-13页 |
1.3 管网优化的遗传算法 | 第13-14页 |
1.4 目前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14-15页 |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遗传算法及 MATLAB 工具箱 | 第16-25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遗传算法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2.3 遗传算法中的基本概念 | 第17页 |
2.4 遗传算法的特点 | 第17-18页 |
2.5 遗传算法的基本操作 | 第18-22页 |
2.5.1 编码和解码 | 第18-19页 |
2.5.2 适应度函数的设计 | 第19-20页 |
2.5.3 遗传操作 | 第20-22页 |
2.6 MATLAB 遗传算法工具箱简介 | 第22-23页 |
2.6.1 GATBX 工具箱 | 第23页 |
2.6.2 GAOT 工具箱 | 第23页 |
2.6.3 GADST 工具箱 | 第23页 |
2.6.4 遗传算法工具箱的比较 | 第2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树状管网优化布置 | 第25-35页 |
3.1 引言 | 第25-26页 |
3.2 管道灌溉系统初步规划布置 | 第26-31页 |
3.2.1 灌溉水源的选取 | 第26页 |
3.2.2 首部枢纽布置 | 第26-27页 |
3.2.3 管网工作制度的确定 | 第27页 |
3.2.4 需水节点基本数据的确定 | 第27-31页 |
3.3 树状管网优化布置遗传算法设计 | 第31-34页 |
3.3.1 编码和解码设计 | 第31页 |
3.3.2 目标函数的设计 | 第31-32页 |
3.3.3 适应度函数的设计 | 第32-33页 |
3.3.4 管段通过流量推求方法 | 第33页 |
3.3.5 遗传操作设计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轮灌条件下的管网优化设计 | 第35-47页 |
4.1 引言 | 第35页 |
4.2 管网的规划布置 | 第35-36页 |
4.3 取水口基本数据计算 | 第36-39页 |
4.3.1 田间灌水量的计算 | 第36页 |
4.3.2 取水口设计流量的计算 | 第36-37页 |
4.3.3 取水口的水力计算 | 第37-39页 |
4.4 轮灌组的划分 | 第39-41页 |
4.4.1 轮灌组内最多及最小取水数目计算 | 第39-40页 |
4.4.2 轮灌组的划分 | 第40-41页 |
4.5 轮灌条件下管网优化设计的遗传算法 | 第41-46页 |
4.5.1 编码和解码设计 | 第41-42页 |
4.5.2 目标函数设计 | 第42页 |
4.5.3 适应度函数设计 | 第42-43页 |
4.5.4 管段流量推求方法 | 第43-45页 |
4.5.5 遗传操作设计 | 第45-4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工程实例 | 第47-62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47-48页 |
5.2 管网优化布置应用实例 | 第48-51页 |
5.2.1 基本数据 | 第48-49页 |
5.2.2 优化计算设计 | 第49-50页 |
5.2.3 优化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5.3 轮灌条件下管网优化设计应用实例 | 第51-60页 |
5.3.1 基本数据 | 第51-55页 |
5.3.2 优化计算设计 | 第55-58页 |
5.3.3 优化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5页 |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62-63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63页 |
6.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