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3页 |
1.1 问题的缘起 | 第10-11页 |
1.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 本文的主要思路和基本内容 | 第11-12页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2 空中乘务员人身权利保护的基本理论 | 第13-21页 |
2.1 空中乘务员的涵义 | 第13-18页 |
2.1.1 空中乘务员的历史渊源考察 | 第13-15页 |
2.1.2 空中乘务员职业本身的特殊性分析 | 第15-16页 |
2.1.3 空中乘务员的界定 | 第16-18页 |
2.2 空中乘务员的人身权利 | 第18-21页 |
2.2.1 空中乘务员作为普通公民享有的主要人身权利 | 第18-20页 |
2.2.2 空中乘务员人身权利受到侵犯的特殊性 | 第20-21页 |
3 我国空中乘务员人身权利保护的现实困境 | 第21-25页 |
3.1 我国空中乘务员人身权利保护的现状 | 第21-22页 |
3.1.1 《劳动法》对于人身权利保护的不足 | 第21页 |
3.1.2 航空公司法制观念淡薄 | 第21-22页 |
3.2 我国空中乘务员人身权利保护的现实困境产生原因 | 第22-25页 |
3.2.1 法律原因:立法的不完善和法律监督的缺失 | 第22-23页 |
3.2.2 职业伦理及其工作特殊性原因:空中乘务员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 第23页 |
3.2.3 行业历史习惯原因:重旅客权利轻空乘人员权利 | 第23页 |
3.2.4 社会原因:公众法律意识淡薄 | 第23-24页 |
3.2.5 空中乘务员自身原因:维权意识淡薄 | 第24-25页 |
4 国外空中乘务员人身权利保护制度对比与启示 | 第25-30页 |
4.1 英美法系国家空中乘务员人身权利保护制度 | 第25-26页 |
4.1.1 注重空中乘务员人身权利保护的先进理念 | 第25页 |
4.1.2 空中乘务员人身权利“更为严格”的保护制度 | 第25-26页 |
4.2 大陆法系国家空中乘务员人身权利保护制度 | 第26-28页 |
4.2.1 机上侵权行为中“更为有效”的救济制度设计 | 第26-27页 |
4.2.2 注重细节设计实现“人文关怀” | 第27页 |
4.2.3 废除劳务派遣对空中乘务员人身权利的间接保护制度 | 第27-28页 |
4.3 对比国外空中乘务员人身权利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28-30页 |
4.3.1 限制劳务派遣用工比例,保护空中乘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 第28-29页 |
4.3.2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保护空中乘务员的合法权益 | 第29-30页 |
5 我国空中乘务员人身权利保护的出路设想 | 第30-37页 |
5.1 空中乘务员人身权利保护的立法模式 | 第30-31页 |
5.1.1 空中乘务员人身权利保护立法模式的基本类型 | 第30-31页 |
5.1.2 我国空中乘务员人身权利保护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31页 |
5.2 我国空中乘务员人身权利保护的具体设想 | 第31-34页 |
5.2.1 空中乘务员人身权利保护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 第31-32页 |
5.2.2 我国空中乘务员人身权利保护制度的主要措施 | 第32-34页 |
5.3 构建我国空中乘务员人身权利保护的行业保护机制 | 第34-37页 |
5.3.1 完善行业工会民主制度,维护空中乘务员的人身权利 | 第34-35页 |
5.3.2 培育航空服务的行业文化,营造空中乘务员人身权利保护的和谐社会氛围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