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12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三) 选题的研究内容 | 第10页 |
(四) 选题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0-12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2. 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一、 蔡和森与《向导》周报的创刊 | 第12-15页 |
(一) 《向导》周报诞生的背景 | 第12-13页 |
1.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 第12页 |
2. 军阀混战导致国内局势动荡不安 | 第12-13页 |
3. 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理论宣传与指导现实并重 | 第13页 |
4. 《新青年》休刊后迫切需要新的中央党刊 | 第13页 |
5. 共产国际的倡导、推动与经济援助 | 第13页 |
(二) 蔡和森与《向导》周报的渊源 | 第13-15页 |
1. 积极筹办《向导》周报 | 第14页 |
2. 确立《向导》的宗旨 | 第14-15页 |
3. 《向导》的首任主编和重要撰稿人 | 第15页 |
二、 蔡和森以《向导》为考察中心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究 | 第15-26页 |
(一) 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 第15-16页 |
(二)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问题的理论探索 | 第16-21页 |
1. 对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认识 | 第16-17页 |
2. 对革命对象和革命任务的分析 | 第17-18页 |
3. 对革命领导力量和革命动力的探究 | 第18-20页 |
4. 对革命手段和革命前途的研究 | 第20-21页 |
5. 对革命统一战线的阐述 | 第21页 |
(三) 指导中国革命斗争与实践 | 第21-26页 |
1. 与“联省自治”派的论战 | 第22-23页 |
2. 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 | 第23-24页 |
3. 评判广州商团事件 | 第24-25页 |
4. 支持与指导工农运动 | 第25-26页 |
三、 蔡和森以《向导》为平台探索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及启示 | 第26-32页 |
(一) 以《向导》为平台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 第26-29页 |
1. 开创了党报由党中央统一管理、政治家办报的传统 | 第26-27页 |
2. 构建了政治宣传与理论宣传相结合的强势话语体系 | 第27-28页 |
3. 初步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 第28页 |
4.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 | 第28-29页 |
(二) 以《向导》为平台探索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 第29-32页 |
1. 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方式 | 第29页 |
2.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 第29-30页 |
3. 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 第30页 |
4. 注重时效性的宣传风格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