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 第8-9页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9-11页 |
第二章 视频显示原理及主要格式 | 第11-15页 |
2.1 电视显示原理 | 第11-12页 |
2.2 模拟视频信号 | 第12页 |
2.2.1 模拟视频信号的组成 | 第12页 |
2.2.2 模拟视频信号的传输 | 第12页 |
2.3 数字视频信号 | 第12-13页 |
2.4 XGA 显示标准 | 第13-1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三章 视频显示格式转换算法 | 第15-28页 |
3.1 色度空间转换 | 第15-19页 |
3.1.1 RGB 色度空间 | 第15-17页 |
3.1.2 YUV 色度空间 | 第17-18页 |
3.1.3 YCbCr 色度空间 | 第18-19页 |
3.1.4 色空间转换算法 | 第19页 |
3.2 视频显示格式转换算法 | 第19-26页 |
3.2.1 图像尺寸变换的插值法 | 第20-23页 |
3.2.2 帧频变换方法 | 第23-24页 |
3.2.3 扫描方式的变换方法 | 第24-25页 |
3.2.4 插值算法选择判断的原则 | 第25-26页 |
3.3 算法在硬件上的实现 | 第26-27页 |
3.3.1 去隔行处理 | 第26页 |
3.3.2 分辨率转换 | 第26-27页 |
3.3.3 帧率提升转换 | 第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系统总体实现方案 | 第28-33页 |
4.1 系统设计思路 | 第28页 |
4.2 系统各模块设计 | 第28-32页 |
4.2.1 MCU 控制模块设计 | 第29页 |
4.2.2 PAL 解码模块 | 第29-30页 |
4.2.3 WSC2810 图像处理模块 | 第30-31页 |
4.2.4 OSD 存储模块 | 第31页 |
4.2.5 电源模块 | 第31页 |
4.2.6 LVDS 编码模块 | 第31-3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五章 系统的硬件实现 | 第33-47页 |
5.1 PAL 解码模块的实现 | 第33-34页 |
5.2 LVDS 编码模块的实现 | 第34-35页 |
5.3 视频处理模块的实现 | 第35-39页 |
5.3.1 WSC2810 与 DDR SDRA 的连接 | 第36-37页 |
5.3.2 WSC2810 与 FLASH 的连接 | 第37-39页 |
5.4 OSD 视频叠加模块的实现 | 第39-40页 |
5.5 系统控制模块的实现 | 第40-42页 |
5.6 电源模块的实现 | 第42-44页 |
5.7 PCB 整体设计 | 第44-46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六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7-61页 |
6.1 系统主程序的设计 | 第47-52页 |
6.1.1 I2C 串行总线的工作原理 | 第47-50页 |
6.1.2 系统 I2C 程序设计 | 第50-52页 |
6.2 系统主控模块 | 第52-56页 |
6.2.1 SAA7113H 的工作寄存器设置 | 第52-54页 |
6.2.2 系统主控程序设计 | 第54-56页 |
6.3 OSD 视频叠加模块设计 | 第56-6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七章 OSD 视频图像的实现 | 第61-67页 |
7.1 OSD 原理概述 | 第61页 |
7.2 WSC2810 OSD 显示配置流程 | 第61-65页 |
7.3 OSD 软件使用说明 | 第65页 |
7.4 OSD 烧写步骤 | 第65-66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八章 系统调试分析 | 第67-69页 |
1) 首先确认 I2C 驱动是否正常工作。 | 第67页 |
2) 可以把时序改成内部自带时序 | 第67页 |
3) 测试按照本系统要求去写的参数。 | 第67页 |
4) 最后还需要确认输入能否正常识别到 | 第67-69页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9.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9页 |
9.2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