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湖南常见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废水净化效果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20页 |
| 1.1 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概述 | 第9-10页 |
| 1.2 人工湿地技术概述 | 第10-11页 |
| 1.3 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4 人工湿地中沉水植物应用概况 | 第12-17页 |
| 1.4.1 沉水植物的概念及功能 | 第12-13页 |
| 1.4.2 沉水植物净化机理 | 第13-16页 |
| 1.4.3 沉水植物的工程应用 | 第16-17页 |
|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18页 |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 1.7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2 单一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废水的净化效果 | 第20-40页 |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 2.1.1 试验材料 | 第20-22页 |
| 2.1.2 试验方法 | 第22-24页 |
| 2.1.3 试验试剂与仪器 | 第24-26页 |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8页 |
| 2.2.1 沉水植物的抑藻能力比较 | 第26-28页 |
| 2.2.2 沉水植物的去污能力比较 | 第28-35页 |
| 2.2.3 沉水植物的耐污能力比较 | 第35-37页 |
| 2.2.4 沉水植物的聚类分析 | 第37-38页 |
| 2.3 小结 | 第38-40页 |
| 3 沉水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废水的净化效果 | 第40-51页 |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 3.1.1 试验材料 | 第40页 |
| 3.1.2 试验方法 | 第40-41页 |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7页 |
| 3.2.1 沉水植物组合的抑藻能力比较 | 第41-43页 |
| 3.2.2 沉水植物组合的去污能力比较 | 第43-47页 |
| 3.3 讨论 | 第47-50页 |
| 3.3.1 沉水植物组合的抑藻能力比较 | 第47-49页 |
| 3.3.2 沉水植物组合的去污能力比较 | 第49-50页 |
| 3.4 小结 | 第50-51页 |
| 4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 4.1 结论 | 第51页 |
| 4.2 创新点 | 第51-52页 |
| 4.3 展望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 附录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