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锰基材料及其复合物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引言第9-12页
    1.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第12-14页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4-18页
    1.4 本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实验仪器和方法第20-24页
    2.1 实验中用到的主要药品第20-21页
    2.2 实验过程中应用到的主要实验仪器:第21-24页
        2.2.1 常用仪器第21页
        2.2.2 确定样品物相和晶体结构—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21-22页
        2.2.3 测定样品的微观形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2页
        2.2.4 测定样品形貌和尺寸—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22页
        2.2.5 测定样品分子结构—傅立叶变换红外谱图分析仪和拉曼分析仪第22-23页
        2.2.6 测定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第23-24页
第3章 双组分 MnO/ZnO 中空微球与 RGO 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24-38页
    3.1 引言第24-25页
    3.2 实验部分第25-28页
        3.2.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改良 Hummers 法)第25-26页
        3.2.2 Zn-Mn 碳酸盐的制备(共同沉淀法)第26页
        3.2.3 MZO/RGO 复合材料的制备(水热法)第26-27页
        3.2.4 材料的成分、结构、形貌表征与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7-28页
    3.3 结果及分析第28-36页
        3.3.1 XRD 衍射分析第28-29页
        3.3.2 Raman 光谱分析第29-30页
        3.3.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30-32页
        3.3.4 制备样品微观形貌及组分分析第32页
        3.3.5 循环伏安曲线第32-33页
        3.3.6 充放电性能第33-34页
        3.3.7 恒电流充放电性能分析第34-35页
        3.3.8 变电流充放电性能分析第35-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4章 多面形 MnO 纳米颗粒与 GO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锂电性能研究第38-50页
    4.1 引言第38-40页
    4.2 实验部分第40-42页
        4.2.1 样品的制备第40页
        4.2.2 材料的成分、结构、形貌表征与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0-42页
    4.3 结果及分析第42-49页
        4.3.1 实验机理分析第42页
        4.3.2 样品的组分分析第42-45页
        4.3.3 样品的微观形貌分析第45-46页
        4.3.4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46-49页
    4.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50-52页
    5.1 总结第50页
    5.2 展望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9页
致谢第59-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富锂正极材料Li1+x[Ni0.5Mn0.5]1-xO2(0<x<1)的制备及改性研究
下一篇: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薄膜可控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