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接触点关联性的智能产品设计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体验时代的来临 | 第11页 |
1.1.2 设计思维的引入 | 第11-12页 |
1.1.3 接触点的重要性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1 设计思维的发展应用 | 第13页 |
1.2.2 用户体验的价值影响研究 | 第13页 |
1.2.3 产品设计的方法研究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4-15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主要研究框架 | 第15页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17页 |
1.4.1 把握用户需求 | 第15-16页 |
1.4.2 系统性解决设计问题 | 第16页 |
1.4.3 提升用户体验 | 第16-17页 |
2 理论方法研究 | 第17-27页 |
2.1 相关概念阐述 | 第17-19页 |
2.1.1 接触点 | 第17-18页 |
2.1.2 关联性 | 第18-19页 |
2.2 接触点的关联性模型研究 | 第19-23页 |
2.2.1 接触点的关联性模型 | 第19-20页 |
2.2.2 关联性方法 | 第20-23页 |
2.3 智能产品设计流程研究 | 第23-24页 |
2.3.1 产品设计流程 | 第23-24页 |
2.3.2 产品设计框架 | 第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7页 |
3 接触点的关联性研究 | 第27-45页 |
3.1 识别接触点 | 第27-29页 |
3.1.1 用户移情地图 | 第27-29页 |
3.1.2 典型用户画像 | 第29页 |
3.2 捕捉接触点 | 第29-32页 |
3.2.1 洞见地图 | 第29-31页 |
3.2.2 看板分析 | 第31页 |
3.2.3 行为路径分析 | 第31-32页 |
3.3 构建接触点矩阵 | 第32-37页 |
3.3.1 用户场景分析 | 第32-35页 |
3.3.2 构建接触点矩阵图 | 第35-37页 |
3.4 接触点关联地图 | 第37-42页 |
3.4.1 情境模拟 | 第37-39页 |
3.4.2 任务分析 | 第39-40页 |
3.4.3 生态地图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5页 |
4 设计线索构思 | 第45-57页 |
4.1 功能需求转化 | 第45-49页 |
4.1.1 KANO模型分析 | 第45-48页 |
4.1.2 产品功能系统分析 | 第48-49页 |
4.2 产品交互设计 | 第49-53页 |
4.2.1 智能产品特点分析及界面设计 | 第49-51页 |
4.2.2 产品接触点分析 | 第51-53页 |
4.3 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53页 |
4.4 产品外观分析 | 第53-55页 |
4.4.1 产品造型风格分析 | 第53-54页 |
4.4.2 CMF分析 | 第54-55页 |
4.4.3 固定装置结构分析 | 第55页 |
4.5 设计线索图 | 第55-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 智能家庭终端设计案例分析 | 第57-65页 |
5.1 智能社区研究 | 第57-58页 |
5.1.1 智能社区背景 | 第57页 |
5.1.2 智能家居市场前景 | 第57页 |
5.1.3 智能家庭终端核心优势 | 第57-58页 |
5.2 智能家庭终端设计方案 | 第58-60页 |
5.2.1 设计构思 | 第58页 |
5.2.2 设计方案展示 | 第58-60页 |
5.3 智能家庭终端方案评估 | 第60-61页 |
5.4 智能家庭终端原型测试 | 第61-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6 结论 | 第65-67页 |
6.1 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 | 第65页 |
6.2 主要新见解 | 第65-66页 |
6.3 研究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73-75页 |
附录A | 第75-77页 |
附录B | 第77-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