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量刑规范化改革措施的缺陷与对策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一、 量刑规范化改革措施的概述 | 第10-14页 |
| (一) 两个“意见”的背景及内容 | 第10-11页 |
| (二) 量刑规范化改革的成效 | 第11-14页 |
| 二、 量刑规范化改革措施的不足 | 第14-28页 |
| (一) 缺乏量刑原则和指导思想 | 第14-18页 |
| 1、 立法上的缺失 | 第15-16页 |
| 2、 重刑主义观存在 | 第16-17页 |
| 3、 忽视个别化预防 | 第17-18页 |
| (二) 刑事法律规范实体不足 | 第18-25页 |
| 1、 基准确定方式不科学 | 第18-20页 |
| 2、 酌定情节适用不当 | 第20-21页 |
| 3、 调节比例失衡 | 第21-23页 |
| 4、 刑种转换缺乏依据 | 第23-25页 |
| (三) 适用时微观细节的不足 | 第25-28页 |
| 1、 “应当”“可以”相互矛盾 | 第25-26页 |
| 2、 审检关系不当 | 第26-28页 |
| 三、 英美法系的量刑规范化制度分析 | 第28-33页 |
| (一) 美国量刑制度 | 第28-30页 |
| 1、 《联邦量刑指南》的简介 | 第28页 |
| 2、 “数字化”量刑模式 | 第28-29页 |
| 3、 量刑前调查制度 | 第29-30页 |
| (二) 英国量刑制度 | 第30-31页 |
| 1、 量刑委员会 | 第30-31页 |
| 2、 “论理式”量刑模式 | 第31页 |
| (三) 借鉴意义 | 第31-33页 |
| 1、 建立统一的量刑机构 | 第31-32页 |
| 2、 建立信息化系统 | 第32页 |
| 3、 适当适用判例 | 第32-33页 |
| 四、 对我国量刑规范化改革的建议 | 第33-42页 |
| (一) 宏观层面 | 第33-35页 |
| 1、 明确量刑原则的标准 | 第33页 |
| 2、 正确运用刑事政策 | 第33-35页 |
| (二) 中观层面 | 第35-40页 |
| 1、 科学确定基准刑 | 第35-36页 |
| 2、 酌定情节“准法定化” | 第36-38页 |
| 3、 以电脑为辅助工具 | 第38-39页 |
| 4、 完善刑种易科制度 | 第39-40页 |
| (三) 微观层面 | 第40-42页 |
| 1、 理清“应该”和“可以”的关系 | 第40-41页 |
| 2、 判决书公开制度 | 第41-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附件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