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29页 |
1.1 小麦条锈病及其抗病性 | 第12-14页 |
1.1.1 条锈病症状 | 第12页 |
1.1.2 小麦条锈菌生活史 | 第12-13页 |
1.1.3 小麦抗病性分类 | 第13-14页 |
1.2 抗条锈病遗传研究方法 | 第14-19页 |
1.2.1 常规杂交分析法 | 第14页 |
1.2.2 基因推导分析法 | 第14-15页 |
1.2.3 细胞遗传学分析 | 第15页 |
1.2.4 非整倍体法 | 第15页 |
1.2.5 分子标记方法 | 第15-19页 |
1.3 抗条锈病基因研究进展 | 第19-28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8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小麦抗源互麦 15 成株期抗病性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 | 第29-38页 |
2.1 供试实验材料 | 第29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9页 |
2.1.2 供试条锈菌: | 第2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9-33页 |
2.2.1 互麦 15 苗期抗条锈性测试 | 第29页 |
2.2.2 互麦 15 成株期抗条锈性测试 | 第29-30页 |
2.2.3 基因型分析 | 第30-32页 |
2.2.4 BSA 分析及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32页 |
2.2.5 抗病遗传分析及 QTL 分析 | 第32-33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2.3.1 苗期和成株期亲本的抗病性 | 第33页 |
2.3.2 群体的抗条锈性统计分析 | 第33-35页 |
2.3.3 所有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 第35页 |
2.3.4 互麦 15 中成株期抗条锈性 QTL 定位 | 第35-36页 |
2.4 讨论 | 第36-38页 |
第三章 92R137 基因组 BAC 库中叶绿体污染检测 | 第38-4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3.2 结果 | 第39页 |
3.3 讨论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个人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