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4页 |
图目录 | 第4页 |
表目录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14页 |
一、古地图与历史地理研究 | 第8-9页 |
二、清代地图研究的断裂 | 第9-14页 |
第二节 研究框架和内容 | 第14页 |
第三节 资料与方法 | 第14-16页 |
第四节 术语定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会典舆图重绘的背景 | 第18-60页 |
第一节 边疆危机中官方图志的困境 | 第18-52页 |
一、官方图志地名定位的困扰 | 第18-31页 |
二、官方图志权威性和效力的丧失 | 第31-42页 |
三、补救和改进努力 | 第42-52页 |
第二节 地图开方风气的兴起 | 第52-53页 |
第三节 会典续修依次增详的惯例 | 第53-58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58-60页 |
第三章 会典馆画图处筹备过程 | 第60-102页 |
第一节 征集各省地图资料 | 第60-66页 |
第二节 成立画图处 | 第66-83页 |
一、派定负责官员 | 第66-72页 |
二、订立绘图章程 | 第72-78页 |
三、征调绘图人员与资料 | 第78-83页 |
第三节 测图标准的升与降 | 第83-98页 |
一、续颁绘图章程 | 第83-92页 |
二、绘图章程施行受阻 | 第92-95页 |
三、洪钧案与测图标准的倒退 | 第95-98页 |
四、续颁章程的积极意义 | 第98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98-102页 |
第四章 会典舆图修纂过程 | 第102-146页 |
第一节 各省舆图的测绘呈送 | 第102-139页 |
一、基于原有舆图增订的省份 | 第102-107页 |
二、重新测绘的省份 | 第107-121页 |
三、地图测绘方法 | 第121-139页 |
第二节 会典舆图的编纂 | 第139-143页 |
一、光绪《皇舆全图》的编绘 | 第139-141页 |
二、各省舆图的编绘 | 第141-143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143-14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46-150页 |
附录一 光绪会典馆画图处人员升迁变动表(1896-1899) | 第150-167页 |
附录二 各省经纬度总图 | 第167-173页 |
附录三 光绪《会典舆图》目录清单 | 第173-189页 |
附录四 永嘉县古今地图对照点坐标 | 第189-191页 |
附录五 主要人名索引 | 第191-19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92-202页 |
后记 | 第202-2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