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隧道安全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绪论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塌方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10-11页 |
1.2.2 塌方现场预测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案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二章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 第13-23页 |
2.1 隧道塌方案例分析 | 第13-19页 |
2.1.1 成渝高速公路缙云山隧道 | 第13页 |
2.1.2 飞鸾岭隧道南段洞口坍方 | 第13-15页 |
2.1.3 大秦线上的西坪隧道 | 第15-16页 |
2.1.4 内昆线上的侯家湾四号隧道 | 第16-17页 |
2.1.5 宝成铁路复线上的新会龙场隧道 | 第17页 |
2.1.6 海南省环岛高速公路上的青岭隧道 | 第17-18页 |
2.1.7 秦岭关隧道 | 第18-19页 |
2.2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 第19-21页 |
2.3 隧道施工安全措施 | 第21-22页 |
2.4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不同施工工况下隧道施工力学动态数值模拟 | 第23-40页 |
3.1 东马各庄隧道 | 第23-28页 |
3.1.1 东马各庄隧道Ⅴ级围岩浅埋段工程概况 | 第23页 |
3.1.2 主洞结构与设计参数 | 第23页 |
3.1.3 数值模拟 | 第23-25页 |
3.1.3.1 计算过程 | 第23页 |
3.1.3.2 计算基本假定 | 第23-24页 |
3.1.3.3 计算参数 | 第24页 |
3.1.3.4 计算模型 | 第24-25页 |
3.1.4 模拟结果分析 | 第25-28页 |
3.1.4.1 围岩位移场分析 | 第25-26页 |
3.1.4.2 围岩应力场分析 | 第26-28页 |
3.1.4.3 支护结构内力分析 | 第28页 |
3.2 西马各庄隧道 | 第28-34页 |
3.2.1 西马各庄隧道Ⅴ级围岩浅埋段工程概况 | 第28页 |
3.2.2 主洞结构与设计参数 | 第28页 |
3.2.3 数值模拟 | 第28-29页 |
3.2.3.1 计算过程 | 第28-29页 |
3.2.3.2 计算基本假定 | 第29页 |
3.2.3.3 计算参数 | 第29页 |
3.2.3.4 计算模型 | 第29页 |
3.2.4 模拟结果分析 | 第29-34页 |
3.2.4.1 围岩位移场分析 | 第29-32页 |
3.2.4.2 围岩应力场分析 | 第32-33页 |
3.2.4.3 支护结构分析 | 第33-34页 |
3.3 南峪隧道 | 第34-39页 |
3.3.1 南峪隧道Ⅴ级围岩浅埋段工程概况 | 第34页 |
3.3.2 主洞结构与设计参数 | 第34页 |
3.3.3 数值模拟 | 第34-35页 |
3.3.3.1 计算过程 | 第34页 |
3.3.3.2 计算基本假定 | 第34页 |
3.3.3.3 计算参数 | 第34-35页 |
3.3.3.4 计算模型 | 第35页 |
3.3.4 模拟结果分析 | 第35-39页 |
3.3.4.1 围岩位移场分析 | 第35-37页 |
3.3.4.2 围岩应力场分析 | 第37-38页 |
3.3.4.3 支护结构分析 | 第38-39页 |
3.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围岩稳定性分析 | 第40-50页 |
4.1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 第40-44页 |
4.1.1 监控量测项目选择 | 第40页 |
4.1.2 施工监测流程 | 第40-41页 |
4.1.3 各量测方法 | 第41页 |
4.1.3.1 地质及初期支护观察 | 第41页 |
4.1.3.2 周边水平位移、净空量测方法 | 第41页 |
4.1.3.3 拱顶下沉量测 | 第41页 |
4.1.3.4 地表下沉量测 | 第41页 |
4.1.4 具体量测方法及断面测点布置见下图 | 第41-42页 |
4.1.5 量测断面拟定 | 第42-43页 |
4.1.6 量测频率与结束标准 | 第43页 |
4.1.7 量测数据的处理与反馈 | 第43-44页 |
4.2 典型断面围岩稳定性分析 | 第44-49页 |
4.2.1 东马各庄隧道 | 第44-46页 |
4.2.2 西马各庄隧道 | 第46-47页 |
4.2.3 南峪隧道 | 第47-49页 |
4.3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隧道洞室稳定(安全)控制指标 | 第50-56页 |
5.1 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50-51页 |
5.2 洞周相对容许收敛量 | 第51-52页 |
5.3 拱顶最大沉降值 | 第52页 |
5.4 容许变形速率 | 第52页 |
5.5 爆破振动 | 第52-53页 |
5.6 容许涌水量 | 第53-54页 |
5.7 岩石完整性 | 第54-55页 |
5.8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