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3页 |
1.1 蚕丝的概述 | 第11-13页 |
1.1.1 蚕丝的组成 | 第11-12页 |
1.1.2 蚕丝的结构 | 第12-13页 |
1.2 丝素蛋白的概述 | 第13-20页 |
1.2.1 丝素蛋白的序列及结构 | 第13-14页 |
1.2.2 丝素蛋白的自组装机理 | 第14-15页 |
1.2.3 丝素蛋白自组装结构的控制及机理 | 第15-19页 |
1.2.4 丝素蛋白的红外光谱解析 | 第19-20页 |
1.3 改性丝素蛋白及其应用 | 第20-23页 |
1.3.1 荧光改性丝素蛋白 | 第20-21页 |
1.3.2 丝素蛋白基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运用 | 第21-22页 |
1.3.3 丝素蛋白的复合材料 | 第22-23页 |
1.4 氧化石墨烯的概述 | 第23-25页 |
1.4.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 第24页 |
1.4.2 氧化石墨烯的结构 | 第24-25页 |
1.4.3 氧化石墨烯的运用 | 第25页 |
1.5 课题的提出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3页 |
第二章 体内荧光丝素蛋白分子识别机理 | 第33-49页 |
2.1 引言 | 第33-3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4-37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34-35页 |
2.2.2 实验过程 | 第35-36页 |
2.2.3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 第36-3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5页 |
2.3.1 荧光染料在丝素蛋白和丝胶蛋白中的含量 | 第37-39页 |
2.3.2 等电点 (pI) 分析 | 第39-40页 |
2.3.3 荧光染料对二级结构的影响 | 第40-44页 |
2.3.4 荧光染料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4页 |
2.3.5 丝素蛋白纤维吸收荧光染料的机理 | 第44-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第三章 丝素蛋白-氧化石墨烯共混薄膜的研究 | 第49-67页 |
3.1 引言 | 第49-5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0-53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50页 |
3.2.2 实验过程 | 第50-52页 |
3.2.3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 第52-5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3页 |
3.3.1 氧化石墨烯的表征 | 第53-55页 |
3.3.2 丝素蛋白-氧化石墨烯共混薄膜的表征 | 第55-59页 |
3.3.3 丝素蛋白-氧化石墨烯共混薄膜水热蒸汽处理 | 第59-62页 |
3.3.4 丝素蛋白和碱性氧化石墨烯作用机理 | 第62-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