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化工机械与仪器、设备论文--化工通用机械与设备论文--塔式化工设备论文

立体传质并流塔板板上液相流动特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符号说明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立体传质并流塔板的发展历程第11-12页
    1.2 精馏塔板上液相流动分布的研究意义第12-14页
    1.3 塔板上计算流体力学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第14-18页
        1.3.1 单相流模型第15-16页
        1.3.2 塔板混合模型第16页
        1.3.3 双流体模型第16-18页
    1.4 课题任务第18-19页
第二章 立体传质并流塔板板上液相流动的计算模型第19-31页
    2.1 立体传质并流塔板板上液相流动的描述第19页
    2.2 立体传质并流塔板板上计算区域的网格划分第19-20页
    2.3 立体传质并流塔板板上液相流场的数学计算模型第20-24页
        2.3.1 液体湍流流动的基本方程第21页
        2.3.2 涡粘模型第21-22页
        2.3.3 雷诺应力模型第22-23页
        2.3.4 模型分析第23-24页
    2.4 模型方程求解第24-27页
        2.4.1 模型方程的离散化方法第24页
        2.4.2 流场数值计算的方法第24-27页
    2.5 立体传质并流塔板板上计算区域的边界条件第27-29页
        2.5.1 内塔边界条件第27-28页
        2.5.2 外塔边界条件第28页
        2.5.3 壁面边界条件第28-29页
        2.5.4 自由表面边界条件第29页
    2.6 立体传质并流塔板板上流场计算的验证第29页
    2.7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立体传质并流塔板板上液相流场计算与分析第31-73页
    3.1 塔板上流场的计算结果第31-66页
        3.1.1 立体传质并流塔板上液相速度在液层高度上变化规律的研究第31-37页
        3.1.2 堰高对立体传质并流塔板上液相流场的影响第37-46页
        3.1.3 液体流量对立体传质并流塔板上液相流场的影响第46-55页
        3.1.4 气速对立体传质并流塔板上液相流场的影响第55-66页
    3.2 立体传质并流塔板上液相缓流区的分析第66-70页
        3.2.1 内塔 LLCT 帽罩后侧缓流区的分析第66-67页
        3.2.2 内塔环形溢流堰与塔板拐角处缓流区的分析第67-68页
        3.2.3 外塔缓流区的分析第68-70页
    3.3 立体传质并流塔板上实验压降与模拟压降的对比第70-72页
    3.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7页
附录第77-89页
致谢第89-91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介孔活性炭的合成及其水合物法分离N2/CH4基础研究
下一篇:新型反式十氢萘类液晶的合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