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2-14页 |
2 对象与方法 | 第14-19页 |
2.1 研究方案和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2.2 研究现场 | 第15页 |
2.3 干预方案 | 第15-16页 |
2.4 评价方法 | 第16-18页 |
2.4.1 评价工具 | 第16页 |
2.4.2 问卷调查 | 第16-18页 |
2.5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5.1 孕产妇和婴儿的基本情况 | 第18页 |
2.5.2 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信行水平 | 第18-19页 |
3 结果 | 第19-37页 |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19-21页 |
3.1.1 干预组和对照组孕妇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 第19页 |
3.1.2 干预组和对照组孕妇基本情况比较 | 第19-21页 |
3.2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孕期健康管理知-信-行水平 | 第21-28页 |
3.2.1 干预组和对照组孕期健康管理知识知-信-行总分 | 第21-22页 |
3.2.2 干预组和对照组孕期健康管理知识知晓情况 | 第22-26页 |
3.2.3 干预组和对照组孕期健康管理态度 | 第26-27页 |
3.2.4 干预组和对照组孕期健康管理行为 | 第27-28页 |
3.3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婴幼儿期健康管理知-信-行水平 | 第28-33页 |
3.3.1 干预组和对照组婴幼儿期健康管理知识、态度总体水平 | 第28页 |
3.3.2 干预组和对照组婴幼儿期健康管理知识知晓情况 | 第28-32页 |
3.3.3 干预组和对照组婴幼儿期健康管理态度 | 第32-33页 |
3.4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效果分析 | 第33-37页 |
3.4.1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信-行水平变化 | 第33-34页 |
3.4.1.1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孕期健康管理知-信-行水平变化 | 第33-34页 |
3.4.1.2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婴幼儿期健康管理知识、态度总体水平变化 | 第34页 |
3.4.2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分娩和产后情况 | 第34-37页 |
4 讨论 | 第37-43页 |
4.1 .干预组和对照组基本情况分析 | 第37-39页 |
4.1.1 干预组和对照组孕妇基线调查分析 | 第37页 |
4.1.2 干预组和对照组孕妇产后及新生儿基本情况分析 | 第37-38页 |
4.1.3 干预组和对照组产妇分娩方式及原因分析 | 第38页 |
4.1.4 干预组和对照组产后喂养方式分析 | 第38-39页 |
4.2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知-信-行(KAP)变化 | 第39-42页 |
4.2.1 干预组和对照组孕期健康管理KAP变化 | 第39-41页 |
4.2.2 干预组和对照组婴幼儿期健康管理知识、态度变化 | 第41-42页 |
4.3 微信干预效果评价及接受知识方式分析 | 第42-43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3-45页 |
5.1 结论 | 第43页 |
5.2 建议 | 第43-45页 |
5.2.1 加强对妇幼保健政策上的支持和指导,树立生命早期健康管理意识 | 第43-44页 |
5.2.2 发挥微信等网络媒介的作用进行健康干预 | 第44页 |
5.2.3 发挥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 | 第44-45页 |
6 研究不足与改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一 | 第49-50页 |
附录二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6页 |
综述 | 第56-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